“野蠻人”和“文明人”之爭:誰才是古羅馬帝國覆滅的最大推手

羅馬帝國在鼎盛時期十分遼闊,面積曾經達到過1000萬平方公里,匯聚了多個民族,所創造的文明稱得上是西方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可以説是世界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帝國了。有句古話叫做"盛極則衰",古羅馬帝國同樣也沒能夠逃出這個命運,這個人口接近1億的大帝國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就開始走上了衰亡之路,帝國內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處處危機四伏,遍地開花。

在之後70多年的時間裏,羅馬帝國內部矛盾不斷,為了爭奪首領的位置各個勢力激戰正酣,而由匈奴人挑起蠻族西遷運動更是給風雨飄搖的羅馬帝國致命一擊。在395年的時候,衰敗的羅馬帝國分裂(東、西羅馬帝國),實力就更加的羸弱,476年的時候,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傭軍軍團蕩平,這個曾經擁有着先進文明的羅馬帝國沒有經受住考驗,終於走向滅亡。人們曾經讚歎於羅馬帝國輝煌,也見證了它的崩坍,它的覆亡不僅給了人們警示,同時還給了我們留下謎團:羅馬帝國的覆亡究竟是什麼原因?

在最開始的時候,羅馬帝國並不是這樣一個軍事強國,也沒有着非常完整的政治體系,它是台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406年的時候正式邁向了強盛之路。它實行的是對外武力征服、擴張領土的策略。自從羅馬征服了維愛城,將台伯河流域以及右岸的廣大地區收入囊中,嚐到甜頭後的羅馬開始不斷髮動軍事行動,隨着時間的發展,一個地跨洲際的奴隸制帝國在羅馬人的手中誕生。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經這樣形容羅馬帝國,説它是一個以戰爭發家,靠武力征服的國度。羅馬帝國將地方上的原住民納入自己的國家,多種民族並立,各個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語言及思維方式都各有差異,而且在眾多的民族中,羅馬人的文明和人數都不佔據優勢,只不過當時的羅馬人處於征服者的角色上,拳頭夠硬罷了,並且羅馬人的文字很容易就被其他民族的人們修改成為另一種文化(文字),而羅馬人對這種似是而非的文明並不認同。因此,很難形成統一的文明。因此,羅馬不像是一個國家,更像是一個多民族的城邦生活在一起,只不過是有個統一的名字——羅馬。

在這羅馬境內海洋遍佈,國土"支離破碎",各民族的分佈也相當的鬆散,並且戰線拉的過於長了,這種情況是不利於統治的,時間一長,很容易形成"諸侯割據,政權對立"的局面。並且,羅馬境內各地區的經濟情況不同,並不是齊頭並進的。在公元1世紀到2世紀,羅馬帝國的生存環境相對平穩,開始大力發展工、農、商業,羅馬等大城市經濟繁榮。隨着國家機器的高速運轉,之前被損毀的城市開始修復,城市慢慢繁榮起來,還有了許多的新興城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7 字。

轉載請註明: “野蠻人”和“文明人”之爭:誰才是古羅馬帝國覆滅的最大推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