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是第一個稱帝?在此之前有2人稱過“帝”,這兩個是誰?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之中只要説起誰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説出是秦始皇,的確秦始皇是第一位自稱皇帝的帝王,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皇權至上中央集權大一統的皇帝。可是有人提出一個質疑,秦始皇並不是第一個稱帝,在此之前有兩人稱過帝,史實確實如此,在秦始皇之前的確有兩人已經稱過帝位,可他們只是稱帝而不是以皇帝自稱。我們首先要知道帝與皇帝有着很大的不同,秦始皇之前就有我們熟知的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的帝位是我們後世對於他們功績的贊可,是後世對於他們的尊稱,故一直有功邁三皇,德兼五帝的説法,當然這也是秦始皇自稱皇帝的理由,因為秦始皇一統六國,然後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功績,自認為功邁三皇,德兼五帝,並且從秦朝開始進入了大一統皇權朝代,所以秦始皇在自稱皇帝。
帝,這個稱號,其實上古和夏商時期就有了,都叫帝某某,比如帝堯、帝舜,我們熟悉的商紂王,正確應該稱帝辛。帝,就是天帝的意思,商以前都是神權國家,天就是帝,最高統治者都稱帝。到了周朝時,最高統治者覺得自己是受命於天,要比天低一級,於是稱王不稱帝,某某周王,底下分封的諸侯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封地稱為國,於是諸侯都是什麼公,什麼侯。
諸侯多了總有不聽話的,或者想高人一等,比如楚國由於爵位低,又在南方不受中原待見,於是自立為王,後來的越國、吳國陸續稱王,同時周室衰弱,也管不到勢大的諸侯,各諸侯都想弄個王噹噹,周室乾脆順坡下驢,送各國胙肉,承認稱王。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確實不是第一個稱帝的。在秦皇之前,也確實有兩個人稱過帝。一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亦稱秦昭王;另一個,是齊閔王,亦稱湣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帶着齊湣王一起稱帝,分別為“西帝”和“東帝”,很短的時間,兩人又主動放棄了,因為存在時間太短,史書對這事的記載只是一筆帶過,沒有細説。
秦齊之前的稱帝之説完全是一個計謀在作祟,當時在諸侯國之中最強大的楚國失勢,此時的秦國和齊國並列為強大的諸侯國,秦國一直消滅其他諸侯國之心,其他諸侯國迫於秦國的強大,試圖聯合起來一同抵抗秦國。
公元前288年,秦國宰相穰侯魏冉率先提議秦昭襄王稱帝 ,秦昭襄王為了抬高自己,同時也為了打擊三晉(韓、趙、魏),離間齊國與東方各國的關係,接受了魏冉的建議,並派魏冉前去齊國説服齊王連橫稱帝,以秦王為西帝、齊王為東帝,二帝並稱。
齊國面對帝位的誘惑最先稱帝,後來其他諸侯國看到齊國稱帝選擇疏遠了齊國,齊國知道自己上了秦國的瓦解其聯盟的計謀,隨即撤銷了自己的帝號,秦國也是如此。很顯然秦國和齊國短暫稱帝並沒有秦始皇自稱皇帝的一統天下,也沒有周天子那樣掌管諸侯國那樣,只是一個帝號而已。
夏商周雖然也有一個最高權利的王,可是他們只是人王和天子,以分封制度來管理天下,並不是實質的大一統皇權至上的王朝,也就説夏商周三朝就算有稱帝的天子與人王,但並不符合皇帝之稱。
時間來到了秦始皇時代,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強大的秦朝,一系列改革讓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大一統中央集團的時代,皇帝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秦始皇的制度可謂是曠古絕今,是第一位實現了大一統的帝王,也可以説秦始皇皇帝之位對歷史的影響是第一人。秦始皇自認為功邁三皇,德兼五帝,在三皇五帝各取一字,自稱皇帝。
《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六》曾經記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王曰:去泰,着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之位的就是秦始皇,而秦始皇之前的帝王稱呼分別是人王、天子、諸侯國君,秦齊所稱帝也只不過是東西二帝之名,並不是皇帝。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不知道這段歷史是否讓您有所觸動,以史為鑑,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