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中小學不單獨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經典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8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今天,教育部召開了第一場“金秋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相關內容,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學科課程教材,明確各學段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基礎要求,不單獨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沈湘平介紹,近年來,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教材在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整體設計不夠,系統性不強,存在碎片化傾向,與中央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亟需予以加強和改進。

《指南》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進什麼、進多少、如何進”的問題強化頂層設計,在增強系統性、科學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關於“進什麼”的問題,《指南》提出要從厚植中華文化底藴、涵養家國情懷、增強社會關愛、提升人格修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育人目標出發,遴選相關素材內容和載體形式,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堅持育人導向,明確每一個素材的育人立意指向。

關於“進多少”的問題,《指南》提出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學生年齡特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學科課程教材,明確各學段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基礎要求,並適當拓展,適量適中,不單獨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關於“如何進”的問題,《指南》結合學科特點整體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材的總體要求分解到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各學段的育人立意、內容主題和載體形式各有側重,引導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以成人。各學科從自身特點出發,發揮各自優勢,彼此協同配合,形成有機整體,共同完成“進”的任務。

據瞭解,《指南》由正文和附件兩部分組成。正文包括重要意義、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題內容、載體形式、學段要求、學科安排、組織實施八個部分;附件分12個學科詳細提出了“如何進”的策略。其中,重點解決三個問題。

《指南》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的主題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小學課程教材容量有限,選擇哪些內容進中小學課程教材一直未有權威釐定。”沈湘平説,《指南》主要依據兩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內容,突出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個方面,明確每個方面的具體內涵,以此作為課程教材遴選內容的根本遵循,並將其貫穿於《指南》始終。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