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就是減輕學生校內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自實施“雙減”政策以來,平壩區堅持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圍繞“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學校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及減壓考試次數”的“311”工作模式,助推“雙減”政策在平壩落地見效。
劉雅潔是平壩區紅湖中學七(二)班班長,每天她會負責填寫本班每日作業公示表,若統計到當日各科任老師佈置作業超過90分鐘,就會向老師反映,由老師共同商量,壓縮作業時間。
流動少年宮進鄉村 助力“雙減”見成效。
“以前,我們的作業比現在多,很少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看課外書之類的。自從‘雙減’之後,我們做的作業都是老師精心挑選的,比較精煉,然後就有更多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劉雅潔説。
“雙減”政策明確規定,小學1-2年級不佈置書面作業,3-6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60分鐘,七年級到九年級作業總量不超過90分鐘。平壩區紅湖中學老師們在備課時加強作業設計,多措並舉,科學合理佈置作業,切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我們在減輕作業量的同時,還要保證作業的質量,所以我自己大量地去做題,然後從我做的題當中篩選出一些高質量的,對知識面的覆蓋比較全的這樣一些題型,挑出來給學生做,這樣就保證學生能夠少做題,但是質量又不降低。還有第二個方法就是給學生布置一些非作業本上面的作業,例如社會實踐、做一些調查問卷等等,通過實踐的方式或者是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一種能力。” 平壩區紅湖中學教師劉燕説。
減少學生校內作業是“雙減”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一環。平壩區紅湖中學緊盯這一關鍵,推行了“作業管理五個常態化”機制,即作業公示常態化、作業調控常態化、作業檢查常態化、作業教研常態化、作業評價常態化,切實做實、做細、做好作業管理。
“在對學生作業管理上,如果某一科作業多了,我們老師和班主任會進行調控,學校教務處也會加大對作業公示情況的檢查,還有在教研上、評價上,我們也圍繞新的‘減負’狀態來進行調整。”平壩區紅湖中學支部書記王大建説。
在做好校內作業管理的同時,學校充分發揮教師特長,推出“一班一品”課後服務,學生在本班科任老師指導下,學習書法、扎染、排球等,實現寓教於樂;根據學生及其家長要求,組織部分住校生和走讀生,每週一到週四晚,在各班觀看《中央新聞聯播》節目,讓學生們瞭解國家政策,不斷開拓視野,為寫作積累更多素材;每週三九年級學生集中開展大體育活動,充實學生課後服務,增強學生體質。
平壩區實驗小學開展“陽光跳繩”活動。
“臨近中考,學校為我們開展了大體育活動,這項活動不僅緩解了我們的學習壓力,也增強了我們的體質,為即將來臨的中體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平壩區紅湖中學學生王正偉説。
紅湖中學是平壩區推行課後服務的一個縮影。今年秋季開學以來,平壩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推行“5+2”模式的課後服務,即學校每週5天都開展下午課後服務,下午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個學時,進一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截至目前,課後服務惠及學生38469人。
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落實“雙減”政策的另一個關鍵。平壩區分類治理,指導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為非盈利性機構,並與銀行聯合對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進行監管;加大對無證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違規廣告治理,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參與“雙減”政策中來。
“‘雙減’政策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同時對整個教育培訓行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規範。我們全力配合,將盈利的企業轉換成一個非盈利的性質,我們暫停招生,等到證下發以後,再啓動招生措施,在這個過程中,也將我們資金這塊辦了臨時的賬户,現在已經轉為一個對公賬户,配合做好資金監管。”平壩區博睿教育負責人周紅説。
截至目前,平壩區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1所,停辦3所,運行有8所,壓減的幅度達到27%,所有教師均持有《教師資格證》,無財政供養人員從業情況。
“在治理過程中,成立了以政府牽頭、相關部門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定期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治理、清理。目前平壩區的校外培訓機構,也是按照國家的要求,假期和期末不開展學科類的培訓。”平壩區教育科技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黃光俊説。
實施“雙減”政策以來,平壩區堅持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從“三提升、一治理、一減壓”方面來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即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學校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及減壓考試次數。並且出台了相關制度來保障“雙減”政策的實施。
“我們出台了局長網上行課制度和推門停課制度,教研聯合體制制度,全區新的一個考核方案和新的學生評價機制,一二年級不準用紙筆考試,而其他年級的考試也在壓縮,所以相應的考核機制也會發生變化。今後,我們要牢牢控制校內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間,提升學校總的教學質量;牢牢抓住校外培訓這個關鍵環節,讓孩子們走上正常的教學學習中來。同時,我們也要加大宣傳,讓家長、全社會都來支持‘雙減’工作。”黃光俊説。(圖/文 張輝、楊煜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