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書包該由誰來背?背錯了,後果很嚴重
關於小學校園門口家長為孩子背書包現象,基本上鮮明地形成了兩個陣營:
1.連一個書包的責任都負擔不起,何談將來能擔負大任?
背書包現象,以小見大,這可被看作是“中國式巨嬰”養成的一個縮影。
這種觀點認為,一些家長竭盡全力地嬌慣下一代,凡事包辦溺愛,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會毀了孩子,使其成為“垮掉的一代”。
2.家長為孩子背個書包而已,不必上綱上線,一味放大為孩子背書包的弊端,無異於管中窺豹。
這種觀點認為,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活動實踐,讓孩子逐漸認知世界、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家庭教育涵蓋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僅通過替代背書包的行為,便給家庭教育進行定性(成功或失敗),豈不可笑?
接下來,談談我的觀點:
一直以來,我都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但我不反對幫孩子背書包。
家長為孩子背書包現象,確實有其客觀、現實的原因:書包實在太重了!
其實,好的家庭教育,並不會毀在幫孩子“背書包”這件事上;
同樣,不好的家庭教育,也不會因為讓孩子自己背了書包,而使孩子前途光明一片。
從孩子2週歲開始,我便訓練他的獨立能力,以便能在入園後更快適應集體生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也鼓勵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應該幫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種思維給孩子傳遞一種“主人翁”的意識,增加他在家庭中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作為媽媽,我也會偶爾“示弱”,讓孩子自發地伸出援手,“扛起重任”。
在自己的孩子上小學前,我對那些幫孩子背書包的家長,真的很不解,為什麼不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當我的孩子上小學後,我終於明白了。現在孩子的書包重量,跟我們小時候真的不是一個量級了。
所以,我也常常問孩子,“需不需要我幫你背一會兒?”但往往他都非常倔強地拒絕,堅持一肩扛起自己的責任。
看着他瘦小的身軀,駝着重重的書包,我既欣慰,又心疼。
不同研究都表明,孩子長期負重會導致不可逆的不良影響。然而,不影響孩子健康的書包重量範圍是多少呢?
杭州某小學體育老師喬福存,由於在校門口值周時發現,“不少學生走路姿勢有點不正常。”
體育老師的敏感性,讓喬老師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他查閲了很多資料,發現不同研究都表明,孩子長期負重會導致不可逆的不良影響,比如脊柱彎曲、高低肩、頸肩背部的肌肉痠痛等。
學校大力支持了喬老師的課題研究,並且有3名浙師大研究生參與其中,實驗過程用到的各種設備總價值300多萬,這套系統曾給奧運冠軍石智勇做過技術分析。
經過大半年的實驗與研究,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喬老師得出結論:
書包重量不能超過孩子體重的10%。
也就是説,體重50斤的孩子,最多隻能背5斤重的書包。
開學初,我讓孩子稱了他的書包,5.2公斤,而他目前的體重只有29.3公斤,書包重量是體重的17.75%,已經大大超出了10%的健康範圍。
據我所知,他同班同學中,體重超過50斤的孩子寥寥無幾,僅有的幾個也是偏肥胖的孩子。
如何解決書包超重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呢?
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家長幫忙背書包。
因此,大家在小學門口看到的,放學時孩子魚貫而出,等在那裏的家長快步迎上去,接過孩子的書包,背在自己的肩頭,這樣看似不合理的場景,確實是家長心疼孩子、關心孩子成長的不得已之舉。
家長幫忙背書包的情況,較多出現在低年級;
中高年級的孩子,如果家校距離遠的,有家長開車接送,即停即走,孩子背書包的距離近、時長短,影響較小;
如果是家校距離近的,到了中高年級,通常家長也不接送了,孩子自行上學得步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
中高年級的孩子,雖然身高和體重有所增長,但書包的重量增長的速度往往高過孩子成長的速度。
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現在高年級,都是自己背書包,以下是我為孩子減負的方式:
1.給孩子挑選書包:質量輕、護脊、有輔助帶
學校發的書和本子的重量是恆定的,但有些家長和孩子,喜歡選擇一些款式美觀時尚的書包,卻忽略了書包本身的重量。
我幫孩子選擇書包,第一選超輕;第二要護脊;第三要有胸扣和腰帶。
2.如何背書包,有助於幫孩子減負?
喬老師説,學生在揹負書包時,書包帶要調整到合適的長度,將書包的重心維持在腰部,維持在低揹負狀態,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如果使用輔助書包帶更有意義,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生長髮育的突增期,肌肉相對力量的生長速度較慢,如果在腰間使用書包的輔助帶,有利於生長髮育。
給孩子穿軟底的鞋子。因為隨着書包重量增加,會造成人體重心不穩定性的增加,與地面的接觸壓力就會增大,此時軟底鞋要比硬底鞋更能減輕足底壓力的衝量,減少跟骨損傷的風險。
3.讓孩子學會分類收納,為自己減負
我給孩子買了4個文件袋,分別是:語文袋、數學袋、英語袋、綜合袋。
孩子每天寫完作業,分門別類地把課本、練習冊、本子等裝進相應學科的文件袋。
對照課程表,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這3個文件袋是常備的(為防止老師臨時調課),綜合袋只裝第二天需要上的課本。
分類收納的好處,除了可以剔除暫時不用的書本,減輕書包重量,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更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物品,需要什麼,便能迅速而從容地找到,從而養成有秩序的好習慣。
4.水杯也是上學的必備品,而且份量不輕
夏天,我會為孩子準備較輕的塑料材質水杯(當然必須選擇食品級);
冬天考慮到保温效果,則需要用到較重的保温杯,可以選擇帶鈎環的杯子,孩子可以提在手裏。我不太喜歡將杯子直接放在書包的側袋裏,因為會造成左右重量的失衡,雙肩壓力分擔不均,久而久之,影響孩子脊柱發育,造成高低肩等。
喬老師説,適當揹負一定重量的書包,也是一種鍛鍊,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是有好處的。
重要的事情,再次強調:書包重量最高不能超過孩子體重的10%。
最後,談談校園門口眾生相
之所以會有人把校園門口替孩子背書包現象,與溺愛、替代包辦、破壞孩子獨立性,養成“巨嬰”等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劃等號,其實與某些家長的不恰當的行為表現是息息相關的,下面這些場景你是否見過?
1.
孩子一出校門,爺爺或奶奶馬上迎上去:“心肝寶貝啊,上學辛苦啦!”一副討好的笑臉,迅速遞過牛奶給孩子,並接過書包前上肩頭,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
孩子連正眼都沒瞧一下長輩,一邊喝着牛奶,一邊和同學談笑風生,邁着輕快的步伐在人羣裏穿梭,完全不理會年邁的長輩揹着書包氣喘吁吁;更有甚者,時不時回頭嫌棄地催促:“你快一點啊!磨磨蹭蹭的”。
很明顯,這是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甚至卑微地討好着“小皇帝”、“小公主”,從孩子的表現看,長期的溺愛與包辦已經起了顯著的效果,若不及時糾正,還真的可能養出個不知感恩、目無尊長的“白眼狼”。
2.
媽媽站在校門口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待。孩子一出校門,媽媽習慣性伸出手接過孩子的書包背上,眼睛沒離開手機。孩子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媽媽,我今天在學校……”孩子有一肚子的話想跟媽媽分享,但媽媽心不在焉,孩子自覺無趣很快就閉嘴了,默默地跟在媽媽身旁。
這是忽視孩子內在成長的家長,雖然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妥帖,也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但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靈成長,缺乏與孩子的親密互動,可能使孩子與家庭產生疏離感,影響親子關係。
如果孩子青春期以後,甚至長大以後,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與家長交流,真的別怪孩子,是家長一步步把孩子推出去的。
3.
家長見到孩子出校門,歡喜地迎上去:“歡迎回家。書包重不重?需要媽媽幫忙嗎?”
孩子猶豫了一下:“我自己先背一會兒,等會兒累了再請你幫忙吧!”
“嗯,也好,你有需要,隨時告訴我哦!今天在學校感覺怎麼樣?有什麼新鮮事嗎?”媽媽主動開啓話匣子,並偷偷從背後幫孩子輕輕託着書包,讓他更輕鬆些,孩子感受到肩上壓力的變化,回頭甜甜地笑着説:“謝謝媽媽!”
這樣的家長,既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關愛,又給了孩子充分的尊重,不強行替代幫忙,把權利交給孩子。
孩子既願意先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也不排斥在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這樣的品質能令他的人生更加順遂。
媽媽積極的與孩子互動,孩子對愛的感知,和感恩的心從他的隻言片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良好家庭教育下的親子關係,無疑。
因此,是否會養出“巨嬰”,不在於是否幫孩子背了書包,而在於家庭教育的日常方方面面。
書包過重是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家長從孩子的健康角度考慮,體現了家庭的關愛,孩子對於家長的幫助,表現不一,才是真實展現了家庭教育的成敗。
寫在最後:
未經審視的人生,註定糊里糊塗的過;
不懂思考的父母,難免彷徨困惑。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歡迎關注@愫説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贊。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