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歷史告訴世人:不要小瞧站在身後的人,他們才是挖蘇聯牆角的
蘇聯自斯大林去世後,後續的領導人一代否認一代,赫魯曉夫否認斯氏,勃列日涅夫否認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全部否認,直到蘇聯解體。從蘇聯政壇歷史看,這些否認前任人,都曾經是站在背後的人。
站在背後的人放出“魔盒”
赫魯曉夫是斯氏培養的領導人,可以説在斯氏執政期間,赫魯曉夫言聽計從。他經歷過二戰,曾得到卡岡諾維奇的提攜,到莫斯科後,在卡岡諾維奇的推薦下,赫魯曉夫得到斯氏的信賴。而且赫魯曉夫緊緊追隨斯氏,堅定執行斯氏的路線方針。赫魯曉夫最後地位也説明斯氏對他的信賴,他成為蘇共一把手,但斯氏已經把大權向蘇維埃過渡。從當時情況看,與斯氏關係最近的是貝利亞、馬林科夫,這兩人都有可能接班。
1953年,斯氏突然去世,蘇聯權力出現真空,此時蘇聯短暫形成一個集體式領導。但赫魯曉夫的地位依然低於馬林科夫和貝利亞。赫魯曉夫當時在蘇聯領導層中很低調謹慎,而且從相片中可以看出,他始終在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的身後,誰也沒有想到赫魯曉夫開始出手了。
赫魯曉夫出手奪權的一個主要位置,他有蘇共最高領導職務,這個職務給他權力,他以蘇共領導人身份,召開會議,聯合馬林科夫,首先抓捕最難對付的貝利亞,並快速組成特別法庭,判處貝利亞死刑。至今貝利亞死亡成謎。
而身為蘇維埃主席的馬林科夫,本以為能接任斯氏位置,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此次他與赫魯曉夫的聯合,他依然沒把赫魯曉夫放在眼裏。但赫魯曉夫開始向他下手了。
赫魯曉夫逐漸把蘇聯的權力向蘇共轉移,通過黨章限制了蘇維埃權力,這就使馬林科夫已經無法像斯氏那樣擁有國家大權。馬林科夫與貝利亞提出的改革也遭到赫魯曉夫抵制。馬林科夫這才意識到赫魯曉夫開始向他下手了。
赫魯曉夫以馬林科夫沒有解決國內問題為由,不斷批評馬林科夫的政策。馬林科夫只得請求降職,降為蘇維埃副主席。馬林科夫本想聯合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元老發動政變奪權,但奪權不成功,最後被赫魯曉夫定為“反D”集團,開除蘇聯核心領導層,並下放到哈薩克斯坦一個電廠當廠長。
誰也想不到,赫魯曉夫這個曾經站在斯氏背後,馬林科夫、貝利亞背後的人,逆襲成功成為蘇聯新一屆領導人。赫魯曉夫並沒有繼承斯氏“衣缽”,而是拋出“秘密報告”,把蘇聯民眾的思想搞亂。就如莫洛托夫所説:“不能否認斯氏的功績……至於存在問題,在一次會議上未必能搞清楚……”。赫魯曉夫改革雖然值得肯定,但否認斯氏,使蘇聯發展沒有連續性,失去了根基,也讓西方找到瓦解蘇聯突破口。
有史學家認為,赫魯曉夫的新政策猛烈衝擊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斯氏模式,打開了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閘門,具有探索性和開創性。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總體的規劃和科學的實驗。
提攜的兄弟突然“逼宮”
赫魯曉夫執政以來,不僅否認斯氏,而且他以自己特有肢體語言讓西方害怕,在任期間,他在古巴部署導彈,引發導彈危機。這次導彈危機,蘇聯並沒有佔據上風,反而讓美國通過情報組織摸清了蘇聯武器發展的底數。
赫魯曉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掌握實權不到10年,他曾經提拔的老部下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向赫魯曉夫“逼宮”,最後赫魯曉夫無奈辭職。
勃列日涅夫成長進步與赫魯曉夫的提攜分不開的,斯氏晚年時,勃列日涅夫的仕途並不被看好,即使斯氏去世後,赫魯曉夫還沒掌權前,勃列日涅夫並沒有進入核心領導層。
赫魯曉夫對勃列日涅夫很關照,上台後就提拔赫列日涅夫進入領導層,赫魯曉夫本以為讓勃列日涅當自己的左膀右臂,可誰想到,勃列日涅夫卻並未感恩,趁赫魯曉夫在黑海休假之際發動政變。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迅速終止了赫魯曉夫期間的政策。很多人認為勃列日涅夫也就是一個過渡性領導人,當幾年就下台,但沒成想勃列日涅夫一干18年。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實現大發展,於是民眾也習慣了勃列日涅夫的執政。但勃列日涅夫卻廢除了赫魯曉夫時期的“幹部年輕化”政策,幹部老化嚴重,而且蘇聯腐敗盛行。
勃列日涅夫這個曾經站在赫魯曉夫背後的人,誰也沒想到他能上台。而且勃列日涅夫既否定斯氏,也否定赫魯曉夫,致使蘇聯發展更加混亂。
蘇聯的“希望”成“失望”
勃列日涅夫去世後,安德羅波夫上台,此人撥亂反正,糾正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的一些錯誤,而且嚴懲腐敗。很多人認為安德羅波夫是“蘇聯中興之主”,但安德羅波夫本來身體就不好,沒成想安德羅波夫只幹了兩年就病逝。隨後繼位的契爾年科時間更短,也是一個“病殃子”,幹了一年就病逝。於是蘇聯迎來他們年輕的接班人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是安德羅波選定的接班人,此時蘇聯“老人政治”也迫切需要一位年輕的領導人帶領蘇聯前行。但誰也沒想到,戈爾巴喬夫上任開始改革,他在經濟領域改革沒成功,於是轉向政治領域,也正是在這一領域,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把蘇聯帶向解體。
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公開性”、“多元論”猶如打開“潘多拉魔盒”,使蘇聯長期壓抑的東西釋放出來,也讓西方思想不斷湧入,給人西方和平演變蘇聯提供良好機會。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智囊雅科夫列夫實際上是一個美國支持的人物,他居然能成為蘇聯宣傳部長,徹底否定了蘇共的領導權。
戈爾巴喬夫執政時,大量提拔自己人,像謝瓦爾德納澤、葉利欽等人都是戈爾巴喬夫提拔上來的。這些人都是痛恨蘇聯體制的人。但戈爾巴喬夫沒想到,葉利欽從自己的“身後”最終走到自己的對立面,兩人共同成為蘇共掘墓人,徹底把蘇聯解體。
以葉利欽的資歷,他的地位比戈爾巴喬夫低很多,重大活動都是站在戈爾巴喬夫身後,但葉利欽破壞力極強,在西方大力支持,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配合下,一起瓦解了蘇聯。
從蘇聯四個領導人來看,這些曾經站在前任背後的人,卻一任否定一任,最終把蘇聯帶向解體。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