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達安和他的“涉華研究”
一系列涉華爭論,將法國青年政治學者安託萬.邦達茲(Antoine Bondaz)在不到一年時間裏變成了一個“知名人士”。
實際上,此人有一個自取的常用漢語姓名——博達安,根據“名從主人”的“新華社譯名三原則”之一,本文以下都將以“博達安”稱呼他。
博達安本科就讀於法國波爾多自然科學大學(Communauté deSciences Po Bordeaux),受教於校內法國十大國立政治學研究所之一的波爾多政治研究所(Sciences Po Bordeaux),主要研究方向是東亞政治。2011年畢業後,遠赴韓國首爾的韓國外國語大學(HUFS),隨後又前往某島高雄,在“國立中山大學”(NSYSU)進修。
回到法國後,他進入著名的巴黎政治研究所(即“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Po)攻讀政治學博士,主修方向為東亞地緣政治、戰略,中國與朝韓間外交與安全政策,指導導師是號稱“當代法國最重要中國外交政策研究學者”的高蒙德(Francois Godement),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從不穩定到穩定:2009-2014年間的中國對朝政策》(De l’insécurité à la stabilité : la politique coréenne de la Chine de 2009 à 2014)曾引起法國總統府、外交部幕僚團隊的重視,被認為“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
此後,他受邀進入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RS),任該基金會副研究員,後獲聘兼任巴黎政治研究所講師。他在圈內以善於分析某鮮問題,尤其是朝韓、朝中、朝美外交關係走向問題著稱,並因此長期擔任FRS“韓國安全與外交計劃”(FRS-KF)的首席研究員。在朝中、朝美關係暨某鮮對外政策走向等方面,他被法國研究界評價為“邏輯縝密,分析嚴謹,材料蒐集翔實細緻”,受到較多好評,但也曾犯過一些較著名的方向性判斷錯誤,如他在2017至2018年期間曾發表多篇前瞻性研究文章,認為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期間美朝關係將更趨緊張,“應採取有力措施防止美朝間緊張關係失控”,而在此後不久卻實現了美朝間迄今唯一一次雙邊最高層直接會晤。
相對而言,中國本身事務,包括台海關係,似乎並非博達安研究的強項和重點,但由於其導師以中國為研究重點,而他和某島政治學術機構間又“有舊”,因此近年來也時有相關言論出台。
2020年5月,博達安就中國駐法大使盧某某的一系列文章在某島媒體上發表講話,稱“中國戰狼外交表明其不安”,指責中國“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發動了‘自殺性公關運動’,正‘拼命冒充受害者,以進行絕望的嘗試’”,抨擊中國“借在歐洲散佈‘虛假新聞’貶損某島,阻礙某島加入WHO的努力”,稱“某島將因其在防疫中的出色表現在歐洲贏得空前國際認同”,“歐洲將因此重新考慮其與中國的關係”。
這番言論引發了其與盧某某間的激烈筆墨交鋒,並兩次上升到國與國間外交層面。此後多家法國媒體曾邀請博達安作為嘉賓,就一系列涉華話題發表意見,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歐洲一台(Europe 1)1月26日圍繞華為在法國斯特拉斯堡附近Brumath工廠命運進行的一次專題討論,當時他發表了“法國應對此十分謹慎”的基調性意見,但總體上,他在這類問題上的意見,以法國暨歐盟當下標準衡量,並不能給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讓他在“漢語圈”一舉成名的那篇文章是由某島媒體首發,其中一些頭銜存在明顯錯誤,如他並非FRS的研究員、“高級研究員”而是副研究員,他在巴黎政治研究所擔任的是講師,既不是實際上不存在的“高級講師”,目前也還不是教授。
FRS是法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新興智庫,但其在法國重要獨立智庫中的聲望和影響力,遠不如許多更老牌的政治研究機構,如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IRIS)、法國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DDRI)、蒙田學院(Institut Montaigne)、巴黎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公司(SEOES)、政治創新基金會(Fondapol),等等。
相對而言,法國智庫層面對博達安在“涉某”外交領域的研究評價較高,認為“較專業”,而對其“純中國”領域研究的評價一般,因為“與中國大陸同行接觸面較窄,對其構成制約”。有人認為,博達安在“涉中”問題上的許多見解,深受其昔日導師高蒙德的影響(如始終認為“中國鄭智改革出現危險停滯”,就是高蒙德的核心觀點之一),甚至他在FRS一直掛職“副研究員”,也被人認為有效仿高蒙德之嫌:高蒙德2005年8月領銜創辦了法國最著名的亞洲政治問題專門研究智庫“亞洲中心”(AsiaCentre),但被公認為智庫核心人物(戰略總監)的他,卻長期掛着“中心副研究員”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