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何清朝官員上朝都會餓着肚子,口裏還會含着一片人蔘?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經典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着“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這樣流傳千年的俗語。但是在清朝,官員在早朝的時候都是不允許吃飯的,還會在嘴裏含着一塊人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古代,百姓都是十分注重養生的,他們講究一日三餐規律飲食,但是清朝官員上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空着肚子的,他們都是不吃飯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和清朝時候的制度有關,這些官員不吃早膳更多的都是迫於無奈。

一、清朝上朝制度嚴謹,官員寅時就要在殿外等候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清朝的上朝制度,清朝的朝會分為很多種,而且上朝並不是每天都要進行的,通常來説只有重要的日子才會上朝,比如像現在的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等等這樣的節日,官員才需要去上朝。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有資格去參加早朝,只有身在京城得才有機會參加,還有就是一些五品以上的大臣,像大學士、六部尚書、六部侍郎這樣的官位才能參加。

上朝一般還分為常朝,常朝一般是五天或者十天上一次的早朝,參加朝會的通常只有三四十人不等。除了這幾天的朝會,皇上有時會召見比較重要的一些大臣,像大學士和雍正時期的軍機大臣等,這也是朝會的一種,稱為“御門聽政”。

按照清朝時期的法律規定,皇帝上朝一般是在五更天。卯時上朝,也就是現在的5點到7點這樣,雖然5點到7點現在來看也不是很早,但是在古代,皇帝卯時上朝,官員並不是在皇帝上朝前趕到就行,而是他們必須在寅時,就是現在的三點到五點之前就要在門外等候。

當時的清朝分為漢人和滿人,漢人和滿人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大清朝入關,在北京定都,當時京城所居住的大都是漢人,清朝入關後,很多的漢人就被驅趕到了城外居住,就這樣,北京城逐漸被分為了“內城”和“外城”。其中“內城”包括皇城,居住生活的大都是八旗以上人員,而且在紫禁城的周圍居住的大都是旗人將軍和部隊,戒備十分森嚴。

在大清朝,很多官員基本上都是漢人,他們居住在城外,距離上朝有着很遠的路程,很多官員為了能夠按時上朝,通常半夜就得起牀準備上朝,因為他們只能早不能遲,否則就要受到很嚴重的懲罰,甚至人頭不保。而在他們起牀準備上朝的時間,百姓基本上都在睡覺,是沒有早膳可以吃的。

二、古代階級制度嚴謹,官員朝會上廁所,視為大不敬

古人平時都十分注重規矩了,那就更不要説在天下之主皇帝面前了,那是絲毫不能有差池的。畢竟在古代,國家等級制度森嚴。

在上朝的時候,所有的官員大臣站在殿外等候時,他們的穿着和一舉一動都有着嚴格的要求,絕對不可以隨心所欲的談心和交頭接耳。甚至連咳嗽都不行。倘若出現吐痰和其他不雅的行為,就會受到彈劾,嚴重的會連性命都搭了進去。

而且在古代,生產力的低下,也導致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其中就是上廁所的不便。想要在皇宮中上個廁所,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官員在上朝時,朝會是大臣們和皇帝商討國家大事的時間,朝會是沒有固定時間的,全看上朝時要處理的政務多不多了,短則一個多小時,那長可能半天都結束不了了。朝會時間又長,倘若早上吃多,吃壞了身體,中途想要上廁所,那可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因為這樣的行為是有損皇家顏面的。

上朝時,只要皇帝身邊的太監一聲令下宣佈早朝開始,那麼整個朝堂就會嚴肅起來,官員們不論自己的身體有多不舒服,都得忍着,等到朝會結束後再自行解決。看到這裏就有人説了,人有三急,無法控制,難道這也不能被容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試想一下,當大臣們和皇帝正在一起商討國家政務大事,滿朝文武大臣,突然有人不識時務的提出想要上廁所得請求,這樣的場面是不是讓人十分難堪呢?是不是讓古人最為重視的“氣節”和“禮儀”煥然消失了呢?

當然,倘若有官員真的提出了這樣無理的要求,那麼皇帝明面上也不會因為這件事就下旨殺頭,肯定會允許去的,但是這樣的行為難免不讓皇帝心生芥蒂,認為其不尊重朝堂,目無王法。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其中有一個劇情就是在雍正剛剛登基稱帝的時候,一次朝會中,原先的十阿哥因為本就對雍正心懷不滿,想要在朝會中公然滋事找茬。於是他直接在朝會上,向雍正報告説他想要去上廁所。十阿哥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滿朝文武面前公然打雍正的臉,但是雍正也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去。之後,終於讓雍正抓住了他的把柄,剝奪了他的爵位,將他關入監獄,長達十二年之久。所以説,很多的官員在上早朝前,不僅不能吃飯,還要早些上廁所把體內的垃圾排泄乾淨,以免在朝會上除了洋相,從而遭到皇帝的不滿和記恨而導致性命不保。

三、上朝時間長,為保體力,官員口含人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