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網言】

作者:趙婀娜

從2022年起,除節假日和寒暑假外,週一至週五每天18時至21時,北京市所有初中學生都可享受免費在線輔導服務,輔導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9門。前段時間印發的《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以下簡稱《計劃》),推出面向全市初中學生的在線輔導管理服務平台,開放多種教學資源,提供多種形式的在線輔導服務,學生可按需選擇適合的教師開展在線學習,引發廣泛關注。

隨着“雙減”政策的出台實施,學生的負擔普遍減輕了。不過,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豐富優質教育資源,更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仍然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課題。

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壓力後,給予學有餘力者更多深入探究的引導,給予相對薄弱者查缺補短的幫助,這樣的個性化輔導,符合教育的本質屬性,屬於因材施教的實踐。從這個角度看,為廣大中學生配上由中學教師擔任的“線上家教”,是在“雙減”政策實施後,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個性化教育服務模式的創新實踐。

對於廣大中學教師來説,這也是一個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契機。根據《計劃》,教師在線輔導工作量包括在線輔導時間、在線輔導績效等部分。其中,在線輔導績效要根據實際參與輔導學生的平均滿意度、教師輔導實際完成質量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教育部門還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教師教學行為、輔導過程及其質量進行監測評估。這樣的制度設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的同時,也打造了一個鼓勵廣大教師精益求精、大膽創新的平台。事實上,也只有抓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這個“牛鼻子”,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教育供給和教育均衡。

當然,想達到預期效果,還得防止開放型在線輔導演變為變相補課。首先,應尊重學生的選擇自主性。比如,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輔導時間,單次輔導時長不得超過30分鐘等。其次,要明確在線輔導的定位,它是培養學生髮展適應未來開放式學習環境的新型學習方式,確有需求時也要科學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務。同時,教師也要協調好課堂主責與課外輔導之間的主次關係,不能因為參與在線輔導弱化或影響校內教學質量。

  (原載於《人民日報》 摘編:項鋒、楊心悦)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2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60 字。

轉載請註明: 推動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