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湘委員:“工分”式考核誤導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3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最關注的羣體是青年科技人員。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前,我國科技教育界的青年科技人員受到續聘、升職等多重壓力,過重的學術壓力不利於他們安心工作。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廣大青年科技人員在學術方面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袁亞湘由此帶來了關於重視廣大普通青年科技人員的提案,他呼籲各部門、各用人單位高度重視普通青年科技人員,關心他們的成長道路,為青年科技人員紮根學術、潛心研究重大問題和原創性科學問題營造良好環境。

袁亞湘委員:“工分”式考核誤導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激發人才創新活力。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在袁亞湘看來,各部門、各用人單位對人才工作也高度重視,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出台了不少選拔優秀人才的計劃。相比之下,一些用人單位對剛剛入職的青年科技人員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而為了追求科研產出,給科技人員壓任務、定指標——

有的高校要求新入職的教師簽訂“軍令狀”,規定其在三年內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其中SCI檢索高分區文章若干篇,以及必須申請到相關級別的基金等。

有的單位對科技人員續聘、升職等也設立了“高規門檻”,比如1區文章幾篇、申請科研經費數額幾何,等等。

“這種算‘工分’的做法顯然不是國際學術界通行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學技術的實際發展規律。”袁亞湘説,此種“工分”式考核標準錯誤地導向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過於追求數量,不利於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研究、默默奉獻,不利於青年科技人員的健康成長,不利於他們繫好科研生涯中的第一顆“紐扣”。

在他看來,不解除那些壓在廣大青年科技人員身上的沉重壓力、不廢除那些強加給他們的“契約”、不取消那些導致青年科技人員去追求“短平快”的規定,青年科技人員就難以健康成長,學風浮躁、科技界的急功近利現象就無法根除。

“在缺乏良好科研環境的前提下,國內優秀的青年科研人員很難安心、潛心、舒心研究重大問題和原創性的科學問題。這將嚴重影響我國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良性發展。”袁亞湘説。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為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長遠發展,為了使我國早日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 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廣大青年科技人員,為他們成長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袁亞湘就此建議:禁止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對聘用的青年科技人員設定一些不合理的定量考核指標——比如發表文章數。

他還建議,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參照國際學術界通行的Tenure(終生教職)制度,給予新招聘的青年科技人員相對長的初始聘期(6年),使其在初始聘期內擁有寬鬆的、安心工作的科研環境。對青年科技人員初始聘期結束後,可參照國際通行的Tenure評審方式決定是否續聘。

袁亞湘説,科技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正從科技大國走向科技強國, 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是實現科技強國夢的關鍵。

這支隊伍的主力軍,正是廣大青年科技人員。

袁亞湘再次呼籲,減少“帽子”工程,各部門、各級領導不應將精力過多地聚焦於“大師”和“頂尖人才”,而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廣大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千千萬萬沒有任何“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身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9 字。

轉載請註明: 袁亞湘委員:“工分”式考核誤導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