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雍正王朝》中,翠兒讓李衞保年羹堯,為何李衞卻説她是婦人之見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經典

翠兒讓李衞上疏保年羹堯,完全是因為當年年羹堯對於她和李衞的恩情。
李衞、高福和翠兒是發小,都是流落在揚州街頭的小叫花子,正是無意間結識了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的雍正,這才迎來了命運的改變,他們三人全都成為了雍正府邸的奴才,儘管仍舊是卑微的下人,但是至少是衣食無憂了,這樣看來,也是一種的幸運。
但是雍正的府上是出了名的“籬笆牢靠”,規矩多、管理嚴,既生情愫的李衞和翠兒一番風花雪月被抓,讓他們面臨着非常嚴厲的處罰,被驅趕出府甚至發配給披甲之人為奴成為了必然。就在這個時候,即將上任四川巡撫的年羹堯出面向雍正求情,帶走了李衞和翠兒,可以説是從危難之中解救了他們兩人,這個時候的翠兒必然是對年羹堯是感恩戴德。
事情再往前追溯,當年在揚州的時候,翠兒賣身葬母,李衞想為其贖身,並與人販子大打出手,也是年羹堯出手救下了處於劣勢的李衞,也救下了翠兒;年羹堯從江夏鎮回京,將兩枚戒指給了李衞和高福,這讓翠兒感受到了年羹堯對於她的重視。可以説年羹堯對於李衞和翠兒還是真的很不錯的,由此也可以想到,當年羹堯將他們帶到四川的時候,也是予以了非常好的照顧,而李衞更是被年羹堯不斷的培養,做了知縣、做了糧道、做了布政使,可以説李衞在仕途上的發展除了雍正的寵愛與支持,也與年羹堯的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為年羹堯對於李衞和翠兒的恩情和一直以來的照顧扶持,讓單純且不懂朝政的翠兒只念及到的是年羹堯的好,本着知恩圖報的心情,讓李衞能夠想辦法減輕年羹堯的處罰,至少先要保住年羹堯的性命。
但是翠兒所不知道的是,其實一開始,這些都是設計好的,雍正知道,李衞知道,唯獨她自己和年羹堯不知道。
年羹堯江夏鎮擅自屠鎮,而後又私吞了江夏鎮的全部財產,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滿,因而對於年羹堯也開始出現了擔憂之情,為了能更好的控制、監督年羹堯,雍正聽從了鄔思道的建議,準備安排一個人看住年羹堯以隨時掌握年羹堯的動向,而他們準備派遣執行任務的人便是李衞。
也正是因為如此,包括雍正、鄔思道、雍正福晉、高毋庸還有李衞,都是這場大戲的演員,這個時候的翠兒成為了工具和藉口,也成為了受害者,在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李衞可以名正言順的跟隨年羹堯去四川,充當年羹堯身邊的卧底工作。
從翠兒這個時候的表現來看,此時的翠兒依舊不知道自己僅僅是被利用的工具,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能是用自己親自炒幾個小菜的方式來感恩、報答年羹堯的恩情了。
李衞説翠兒的“婦人之見”,因為他非常清楚,年羹堯是非死不可,他在斥責翠兒的同時,也是在惋惜年羹堯,更是在給自己一個警醒。
上疏去保年羹堯,李衞知道這是斷然不可的。
跟了雍正快二十年的李衞非常清楚雍正與年羹堯之間的情誼,如果不是年羹堯過於的居功自傲,過於的結黨營私、目無君主,雍正不會容不下他的。想想後來,雍正可以為了李衞和田文鏡開罪滿朝文武和天下讀書之人,就説明雍正不是沒有這個魄力,只是年羹堯做的太過分了,已經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了。
而李衞如果這個時候上疏保年羹堯,不僅不能救下年羹堯,還將會使自己陷入朝臣的對立面,將自己置於不利的境地,這樣反而是害了自己,更是害了雍正,所以對於年羹堯,李衞斷然是不能上疏去保的。
翠兒念及年羹堯的恩情,只想到了他是自己的恩人,卻不想想他已經成為了朝廷和雍正的罪人了。
翠兒是非常單純的,儘管他知道年羹堯有着千般的不是,可是她不會想到年羹堯的所作所為已經對於雍正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動搖了雍正帝位。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年羹堯對於他們再有恩情,但是包括年羹堯、李衞、翠兒,這些人,都使雍正的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雍正,想到的是自己的主子,所以在雍正和年羹堯之間做抉擇的話,必須是要優先維護雍正的利益。
而這一點恰恰是翠兒沒有看到的,也是無法看到的。
雍正賜死年羹堯,下旨要李衞宣旨並且監督年羹堯自盡,這也是在提醒李衞。
李衞非常清楚雍正這樣的用意,讓自己去宣旨,就是給年羹堯最後的尊嚴,至少雍正還是念着年羹堯的舊情的。李衞與年羹堯都是雍正曾經的奴才,雍正本身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態度對待他們,而年羹堯卻讓雍正失望了。
而李衞現在也已經是統御一方的封疆大吏,儘管雍正對於李衞是極度的信任,但是為了避免李衞也成為第二個年羹堯,雍正不得不用這樣的方式給李衞提提醒,讓他明白他們之間的君臣關係和主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