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分享和遵守規則哪個更重要?其實孩子上學後這一點更重要
讓孩子學會分享和遵守規則,對於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許多父母會引導孩子與小夥伴分享玩具、零食……
當然,遵守規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不準孩子亂動危險的物品。
懂得分享和遵守規則的孩子,上學後通常會表現很好,但僅靠這兩點還不夠。
因為在學校,父母和孩子會逐漸發現,分享並不是獲得同伴認同的有效辦法,甚至可能被個別同學欺負;
而且,規則原來是由父母或老師制定的,也可能被隨時改變。
比如,曾有一個小學生,為了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經常把自己的零食或文具與其他同學分享,結果卻多次被老師批評,甚至被老師找到家長。
而且,父母給孩子準備的一些較為昂貴的文具,也經常不翼而飛,連孩子自己都説不清楚,原來是被個別同學“偷”走了。
其實,當發生類似情況時,父母有時會懷疑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問題。但這只是從成人視角來看孩子,而沒有發現孩子在不斷成長。
對於幼兒來説,他們關注的是公平。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見孩子説,他比我拿的糖多,這不公平。
因而,家長更多地會教育孩子學會分享,這也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方面。
而在學齡前,孩子們關注的另一方面是規則。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時,就會被父母懲罰。而此時,孩子認為規則是絕對的、不能改變的。
因而,家庭教育的重心在於讓孩子遵守必要的家庭或社會規則,以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
懂得分享的孩子上學後,他們會明白,如果有的同學表現更好或學習更努力,就會被老師表揚,這是公平的。因此,他們也會向這些學生學習這些優點,以便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表揚。
同時,他們也會理解,有些學生因特殊情況,如身體生病,被老師特殊照顧也是合理的。
而遵守規則的孩子上學後,會逐漸明白,如果遵守學校和老師制定的規則,就會被表揚而不是被懲罰,他們就會努力做一名遵守規則的好學生。
但是,進入學校後,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家長都如此教育孩子。
那些被溺愛長大的孩子,通常是自私而不顧及其他同學的,更不會懂得分享;
同時,他們也是不遵守規則的,經常會希望博得與家中同樣的關注,而成為班級裏頑皮的孩子。
當有較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與他們交往時,就會產生衝突。
但這並非壞事,因為這也意味着家教良好的孩子在成長,如果幫助他們解決好這些複雜的同學關係時,他們會變得更優秀。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他們的合作道德。
無論是在孩子的交往中,還是在成人的交往中,我們不可能迴避所有問題,也不可能希望別人都按照我們期望樣子與我們交往,期間必然會遇到矛盾和衝突。
因而,讓孩子認識到有些事雖然可能存在不公平,但只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做好自己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做的事。久而久之,就會被老師和同學認可,甚至可能影響那些行為存在問題的孩子。
同時,讓孩子理解規則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老師也可能因不瞭解情況,而導致孩子雖好心卻被批,這並非孩子本身的問題,只要他們堅持遵守規則,總會被老師所肯定。
所以,不要因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困難,就改變他們原本擁有的良好品質,讓他們學會處理,在交往中培養合作道德,更有益於他們的成長和未來發展。
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是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而是遵循他們的發展規律,讓他們學會處理比之前更復雜的同學關係,這才是家庭教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