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日社科】老師有多“善變”,看稱呼就知道了!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經典

這個問題你一定想到過

但從未細究

那就是

“老師”為什麼叫老師?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史記》內頁

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説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遂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裏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在“老師”“先生”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看完這篇文章,保證你能學到不少新鮮叫法!

△“至聖先師” 孔子

· 夫 子 ·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 師 長 ·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

《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 山 長 ·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

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元代時,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明清沿襲元制,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

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亞聖” 孟子

· 師 傅 ·

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

《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師傅這一稱謂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的老師。

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説法,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 西 席 ·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啓蒙老師的尊敬。

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 師 保 ·

原為古代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員,亦師亦保,統稱“師保”。

《易·繫辭下》:“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後來泛指老師。如清代龔自珍《抱小》:“小學者,子弟之學。學之以侍父兄師保之側,以待父兄師保之顧問者也。”

△“科聖” 墨子

· 宗 師 ·

原為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漢書·平帝記》:“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後逐漸演變為眾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談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徠山人也。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徂徠先生。”

· 教 授 ·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

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 學 博 ·

原為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

清代小説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這人大是不同。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

△漢代教育家 董仲舒

· 講 郎 ·

原為講授經書的官員。

《後漢書·儒林傳》:“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

· 教 諭 ·

原為宋代京師小學和武學中的學官名。

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為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職官志四》:“儒學:府,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

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頗具歷史趣味,現代對教師的稱呼(準確説是“指代”)則更講究情感創意啦~

下面這些表達,是不是曾經多次出現在你的作文中?

園丁 :常喻指教育工作者。柳仲甫《園丁之歌》:“好花要靠園丁育。”

蠟燭 :在文學藝術作品中,蠟燭有犧牲、奉獻的象徵意義。所以,常用作對老師的尊稱,可謂是最温馨動人的稱謂。

春蠶 :李商隱在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把春蠶的執着、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人們便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高度的評價。

春雨 :教育是一場春雨,而老師就是這佈施“春雨”的使者,當這“春雨”知節發生之時,便能滋潤心靈,呵護成長,收到潤物無聲之效。

人梯 :指為別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犧牲的人,現亦用來做對老師的最高評價。如:他甘當人梯,言傳身教,培養青年一代。

孺子牛 :“孺子牛”出自《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後來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昇華,人們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 :蘇聯前領導人加里寧説:“很多教師常常忘記他們應該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此,“人類靈魂工程師”成為老師特定的稱謂。

現如今,老師們既是學生“學習中的良師,也是“生活中的益友”。這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產生出更多個性而親切的稱呼:老張、李姐、王哥……

但無論老師的叫法有多“善變”,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喜愛不會變——TA,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來源: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