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貝樂“跑路”前誘導分期付款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經典

時報財經圖庫

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不佳的家長而言,資金損失、課程泡湯、銀行等金融機構繼續扣款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預交幾萬元學費,孩子一節課沒上,教育機構卻“跑路”了。

8月27日,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北京科貝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科貝樂”)突然在北京家長羣裏宣佈停業;幾天後,深圳的科貝樂也宣佈停業;9月初,上海校區的科貝樂表示暫停營業……這家早教機構波及全國的關門潮逐漸蔓延至蘇州、南京等地。

關門前兩天還在收費

9月4日(週六),上海校區家長李美(化名)在浦東活力城校區校長的見證下接收了轉讓的40節課,這是她對比試課好多家機構後,大浪淘沙留下的精選。機構裏還掛着每星期的課程安排,老師們正在給學生上課,看起來一片祥和。

9月6日(週一),科貝樂上海團隊發佈情況,各校區暫停營業,內部徹查,預計為期一週。

李美當即懵了,但隱隱還不太相信。“因為通知説是暫停營業,也沒説關門,當時還抱着可能真的只是內部徹查的懷疑。直到後來找不到負責人,才慢慢相信是真的跑路了,不可能再復課了。”李美告訴記者。

消息來得突然,就在幾天前還在正常運營、正常賣課的機構,怎麼也看不出一點倒閉的樣子。

梁星(化名)在8月29日購買了價值一萬多元的課程,時間跨度一直持續到2024年。在聽到科貝樂北京校區關閉的消息後,為了保險起見,梁星在一節課也沒有上過的情況下,要求退款。

“機構負責人聲明,他們運營狀況良好,上海校區是和其他地方分離的,所以不會受影響。機構也同意給我退款,還給我開了退款證明,但錢一直沒到我的賬上。再去問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已經跑了。”梁星告訴記者。

他表示,當時只是出於一種保險的心態,再者退款也是想試探一下機構是否有這個能力,如果觀察下來沒問題,他會再次購買課程的。可誰知,就這麼踩雷了。

2017年,科貝樂由志學教育引入國內,自稱是來自日本的國際全腦早期教育品牌,專注於0-6歲的全腦早期教育,已有29年的歷史。

對於突然停止營業的原因,科貝樂在給北京、深圳家長的告知書中甩鍋給“2021年遇到史上最嚴‘雙減’政策”,對此家長們嗤之以鼻,因為科貝樂早教內容與“雙減”無關。

目前,科貝樂在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南京、重慶、武漢、西安等城市已突破40家校區。在一線城市經營不善的情況下,仍然向二線城市擴張。

根據天眼查信息,科貝樂運營主體隸屬於志學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資本432萬元,法定代表人及實際控制人為葉明球,持股比例55%。

據知情人士透露,科貝樂的老師們收到通知,若是“搞事情”,機構不會幫老師做退工、交社保、公積金轉出等流程。並鼓勵老師互相舉報,揪出是誰在向家長透露內部信息。

在各校區家長代表和機構工作人員建立的維權羣內,葉明球每日出現一次,準時道歉:“很對不起,各位家長。給大家添了這麼大的麻煩。”隨後隱身,無法被任何人聯繫上。

科貝樂發佈通告解釋停業原因:受2020年疫情期間停業影響,2021年復工以來面臨鉅額租金補繳以及疫情後鉅額家長退費,已經累計舉債2000餘萬元用於經營,現無力承擔員工即刻要求的工資發放和會員全部退費。

“懇請家長和我們一起把孩子的課上完,可否請家長眾籌繼續支付教師的工資,並提供場地資源。”科貝樂曾在微信羣中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被家長和老師認為很“滑稽”。

各地家長已成立維權羣,抱團取暖,在警方不予立案的情況下,家長跑遍了教育部門、工商管理部門等尋求幫助,欲討回退款。但由於科貝樂教育機構的複雜性,目前上海的家長還未找到維權的方式。

“一拖再拖的話,最害怕的就是科貝樂宣佈破產,錢拿去賠了各大股東,我們的錢就泡湯了。”一位家長感到擔憂。

科貝樂引導分期付款

對於一些經濟條件不佳的家長而言,資金損失、課程泡湯、銀行等金融機構繼續扣款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科貝樂經營可能已經出現困難的今年暑期,工作人員仍誘導家長通過分期的方式購買幾百節課程,並稱這是最大的優惠,“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

“我幫你想的每次都是最優惠的,如果你現在要裝修,錢緊張的話,我可以帶你申請一個分期付款。”“你現在已有的五六萬欠款不算啥,3萬多的學費你分12期付款,免利息。”“我給你6期免息,掃碼微信支付、支付寶、信用卡都可以”……

有家長對記者表示,科貝樂有很多大課包,一時之間家長都拿不出來好幾萬的現金,因此選擇用分期付款的比比皆是。

一位南京校區的家長便是這樣的客户,因為利息優惠和工作人員的推薦,她選擇了刷某大行信用卡分期,目前感到困擾,即使還剩下不少的課程沒上,但信用卡上的錢還得每月按時還款。

而對於一些沒有信用卡、花唄等支付工具的家長,科貝樂員工還會指導家長申請註冊度小滿獲得貸款,堵上每個不能貸款的漏洞,並且由於捆綁了徵信,家長因此不可能取消還款。

據上海活力城校區的家長統計,目前共有超200名家長受到波及,保守估計涉及金額超200萬元。科貝樂在上海共有7個校區,該校區是上海市內人數較少的校區。

而南京校區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們保守估計全南京校區涉及的金額超過1200萬元。根據此前報道,北京地區涉及的金額也接近2000萬元。目前,科貝樂的關門潮還波及深圳、蘇州等地,預計未來的數額還會擴大。

銀行“監管”資金流向

聯想到此前紛紛關門或跑路的教育機構,比如不久前倒閉的華爾街英語留下十多億元的“學費”窟窿,涉及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浦發銀行(信用卡)等十多家金融機構,留下“一地雞毛”的現象,銀行和金融機構究竟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又該如何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

對此,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餘豐惠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銀行不僅要在放貸過程中審核風險,還要對資金用途、資金劃轉等進行全程監管。“銀行有檢查業務,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後檢查,銀行多年來執行‘三教三查’制度,所以銀行在放貸以後對於還款風險、資金用途等,還要跟蹤監管”。

因此,銀行作為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對於資金用途和流向也應承擔起責任,以起到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用。同時,銀行和教培機構的合作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其承擔風險的義務不同,專家提出了兩種模式:

“一種是toB模式,即銀行和教培機構簽訂的是對公金融服務,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風險的預判將直接影響銀行的風險敞口。”信用卡行業資深專家葛亮對記者分析,第二種是toBtoC模式,在該模式下,教培機構只起到渠道的作用,授信的主體是C端用户,銀行更多是把風險能力放在C端用户。

今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正式下發,強化培訓收費監管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出台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政策的地區已超過10個省市。除北京外,天津、福建、浙江等地均已出台相應監管措施,要求教培機構在銀行設立專用賬户。

上海也在探索試點實施銀行專户劃扣模式。具體而言,消費者預付的培訓資金由商業銀行直接收取、保管。商業銀行按照與消費者及培訓機構的合同約定,將培訓資金定期劃扣至培訓機構,每次劃扣額度對應的培訓服務時限不超過3個月(約定培訓週期)或者60課時(未約定培訓週期)。

雖然客户仍舊是按課程付款,但資金並沒有直接劃給機構,而是保留在銀行賬户上,因此消費者可以按照合同約定,要求銀行停止資金的劃扣,由此保障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