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寫作業,你在磨蹭啥?”
“在寫呢,別叨叨了。”
這就是晚上家裏的交響樂,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樓下都能聽到。
孩子進入青春期,就像刺蝟一樣,本能似的到處扎人,弄得家裏就像戰場一樣,硝煙瀰漫。
孩子他爸脾氣暴躁,關於對待孩子學習方面,一點就爆。明明是好意,總被孩子當成惡意。
我們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是把孩子當成我們的附屬品,不把孩子當成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所以平常的行為中、言語中就把孩子推向我們的對立面,矛盾重重。
出現問題,我常常反思自己,也使了幾招,頗有成效。
兒子喜歡打遊戲,總是圍堵效果不好。
“你不能只玩別人設計的遊戲,咱得自己學會編遊戲,讓別人玩咱編的遊戲,那才牛呢!”
我鼓動他,結果還真成了,兒子喜歡上了編程,把玩遊戲的時間成功擠沒了。
不但如此,最近還喜歡上了自己動手做遊戲機,利用廢紙殼和別的玩具拆下的舊零件,買玩具的錢也省了。
孩子天生愛玩,對學習不上心。我三番五次讓他做習題,就是説不動。可能不光是懶惰的事 ,還有就是他不想被我強迫。
“今天,媽媽給你自由,隨便選,語文、數學還是英語習題?”兒子不情願,但還是選了英語習題,因為他覺得這個做得最快。成功套路了兒子,我很高興。
兒子是吃貨一枚,尤其喜歡吃零食,但考慮到健康問題,我只允許他吃一點點。常常因為這個,他與我起衝突。
“我買了一本烘焙書,咱自己做零食,想吃啥就做啥,好嗎?”
我的本意,一方面鍛鍊兒子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想讓他自己知難而退。
沒想到兒子興趣高漲,一連幾周,做了戚風蛋糕、巧克力餅乾、蛋撻、麪包等小零食。
也因為知道了配料成分,考慮到熱量,兒子減少了吃零食的數量。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疏通永遠比堵截更有效。
兒子從上小學開始,一直是校車接送,四年級他多次提出要自己步行去學校,因為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能力自己去學校。
“除了用嘴巴以外,最重要的是要用行動證明你能行才行啊。”
利用週末,我讓兒子帶我走了一遍往返學校的路,看紅綠燈,走斑馬線,做得一絲不苟。得到我的認可,孩子很高興,也很自信。因為他得到了認可。
兒子還找到一個同行的小夥伴,一起放學結伴回家。這個小分隊,友愛互助,成功地瓦解了一個大人的誣陷。
有一次,一個低年級的孩子,總是罵人。兒子被激怒了,抓起孩子的衣服,被孩子的父親看見了。他想帶兒子去見老師,因為他認為他的家庭受到了欺負。讓兒子解釋沒用。是那個小朋友的父親作證的。
“他是我最棒的隊友!”兒子説起自己的小分隊,很自豪。
這句的話很耳熟,記起來了,這是我常鼓勵孩子的話,不經意間,兒子也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