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積千積萬不如給給孩子積個好習慣”,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老先生的名言,重在強調給子女培養出一個好習慣勝過萬千家財,也是孩子面對未來的良好基石。對於這話,我深以為然,併為此劃定了一個年齡範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三歲。
想必大家都聽説過一句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前半句尤為重要。育兒專家曾提到過,孩子三歲前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從呱呱落地到自我意識萌發,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想要將來省點力氣,就要在三歲之前培養好以下習慣,少一個,都是家長在自找麻煩。
很多家長或許會問,依據是什麼?這中間涉及到孩子的成長階段與外界的聯繫。之所以會認為三歲是一個分界線,這源於我國教育傳統年齡劃分,三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要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全然依靠自己去展開社交,接觸陌生人。
如果不能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就可能在初步接觸世界的時候遭遇挫折,甚至受到來自同齡小朋友的打擊,我想,這是為人父母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在這些方面,家長萬不可過度嬌寵,這反倒是害了孩子,畢竟不是所有孩子在受挫以後都能站起來。
接下來,我就為新手媽媽們總結一下,哪些習慣是必須在三歲以前養成的,大家也要對號入座,查漏補缺,以免出現差池。
主動社交的習慣早年我家樂樂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很是擔心,因為他性格內向,不愛講話,見到老師第一反應就是躲閃。鑑於我和老公都是沉默的個性,所以不覺得樂樂性格有問題,後來還是老師特別家訪,表達了對樂樂性格的擔憂,我才意識到,樂樂的表現有違孩童天性,甚至透着自卑。從那以後,我就每天帶着樂樂去小廣場找其他人説話聊天,直到他敢跟老師和小朋友主動打招呼為止。
而這就是獨立社交的能力,現實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內向不以為然,還誤會是懂事乖巧,卻沒想過可能是自卑內向。不想孩子將來一生碌碌無為,還是早日培養孩子主動社交的能力為好,畢竟我國是人情大國,人脈網很重要,培養好了一生受益。
獨立生活的習慣這是樂樂最讓我感到驕傲的地方,三歲之前已經學會了所有基本生活技能。上幼兒園後,樂樂從來不用老師幫忙提褲子或餵飯吃,是班上最讓人省心的小朋友。因為省心,老師自然也更加愛護,對比其他小朋友給予了更多關注。
當然,最主要的是,幼兒園的老師數量有限,很難逐一關注到小朋友。如果在無人的時候,小朋友因為獨立生活技能太差出現麻煩,就可能孤立無援。靠人不如靠己,家長一定要在孩子三歲前培養好生活習慣才行。
敢於嘗試的習慣很早之前就有育兒專家説了,孩子的冒險精神是創新的基石,未來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往往從童年時期就熱愛探索外面的世界了。所以,給孩子培養敢於嘗試的好習慣,就等於為孩子遞上一把開啓新世界的鑰匙,只有敢於抓住每一次機遇,才能真正扶搖直上九萬里。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