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中小學音樂、美術教材應該確保人手一冊
音樂美術教材採用“循環使用”的方法,這一政策要追溯到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的《關於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科書免費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書循環使用工作的意見》:從2008年春季學期開始,音樂、美術教科書循環使用。具體的循環方式是:每年補充三分之一新的教材,三年一輪。3月4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採訪時説,建議在中小學,保證學生音樂、美術教材人手一冊。
支月英代表強調,“循環使用教材”,從理念上來説是先進的,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但是,這一做法有以下明顯的負作用。
第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朋友過年喜歡新衣服,上學喜歡新教材,這是人之常情。如果開學時,學生看到音樂、美術的課本是舊書、破書,學生就可能不會喜愛音樂、美術課。
第二,不利於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為了便於管理,學校一般採取“課前發書,下課收書”的方式,那麼,學生就不可能課前預習;上課時又不能在教材上作記號、做記錄,學生只好自行準備筆記本,抄錄書上內容,課堂的有效時間被擠佔。實際上,教材在承載知識性內容的同時, 還有作業訓練的功能。而循環教材使用管理制度會規定“不得在書上塗改、勾畫、書寫,不得摺疊書角,保證教材幹淨”等,這樣就會影響學習質量。
循環使用美育教材的做法,導致學校無法落實“教會、多練、常賽”的要求。
第三,不利於鞏固知識和技能。學生不能帶音樂、美術教材回家,課後複習就會受影響。要在45分鐘之內,讓全體學生都要學會一首歌曲是非常困難的事。如果能把音樂教材帶回家,學生就可能唱好《讓我們蕩起雙槳》《唱支山歌給黨聽》,唱給爸爸媽媽聽、唱給爺爺奶奶聽。
第四,可能導致新的資源浪費。有的音樂、美術老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保證學習質量,會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和練習內容印製成冊子發給學生。這樣,循環教材節約環保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而是造成新的資源浪費。
支月英代表在調查中發現,中小學教師、校長,基層教育部門的廣大幹部、家長以及音樂、美術教研員紛紛質疑:如果説要節約、要保護環境,那為什麼語文、數學、英語不實行循環使用的做法?
支月英代表表示,只對音樂、美術等弱勢採用循環使用教材的辦法,説到底,是不重視美育的思想在做怪,在實際工作中也將導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難於得到落實。2020年10月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要真正貫徹《意見》,就要認真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要求。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