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時評|“全網最冷門專業”,真不該是甲骨文
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今年25歲的李右溪因為發佈“挑戰全網最冷門的專業,一個甲骨文專業畢業生的獨白”的視頻走上了科普甲骨文的道路。她在視頻中科普甲骨文,也講述甲骨文的研究者,“一間房,一個人,一輩子”。(據3月31日新京報)
此前,她自曝從浙江師範大學所學的甲骨文(研究方向)畢業後,有可能因導師今年退休,學校專業方向都沒了,由此引發人們對甲骨文“冷熱”的關注。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源。這些文字,是中國先人智慧的結晶,藴含着最古老的浪漫,如今成為“最冷門專業”,確實讓人有些唏噓。
據權威部門統計,有甲骨文的甲骨發現總計約15萬片,經科學考古發掘的有3.5萬餘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目前,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學界達成共識的只有1000多個。也就是説,對甲骨文的研究還在進行時。可以肯定,如果多破譯一些字,就能挖掘出不少珍貴的史料來。甲骨文裏面的文獻價值不可估量。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曾面向社會發出的“懸賞令”,破譯一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這麼多年過去了,據報道也就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員蔣玉斌拿到了一個最高獎——10萬元。
這就説明,由於甲骨文的破譯工作十分艱苦,單憑個人的努力很難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經過100多年的研究,常用字已經基本被前輩學者解讀完畢了,剩下的就是所謂的“死文字”“硬骨頭”。
這對李右溪來説,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學術上難有突破,在現實中找工作又沒多大作用。浙江師範大學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甲骨文沒有十年以上、幾十年的研究,是沒辦法搞甲骨文研究、開這門課的。”也就是説,以李右溪的實力,又夠不上當老師。這就是困境。
正如很多觀點所言,李右溪的短視頻能提高甲骨文的曝光率,讓公眾能瞭解這門學科。但説實在話,本質上意義不大,因為研究和傳承要有進展,還是需要專業的積累才行。或許正因為專業冷門,她可以憑藉自身學識“壟斷”資源,在網上視頻點擊量也可以,感興趣的網民也很多,但最後能不能靠此養活自己,或者在專業上能否更進一步,也是未知數。
研究甲骨文很難,越難就越不能停下來。另據媒體報道,浙江師範大學甲骨文方向的課程,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老師,就只能暫停了”。但這個“暫停”真的是“暫時”的嗎?答案恐怕也讓人悲觀。
不論如何,一所大學因為一位老師退休就導致甲骨文的專業方向沒有了,這肯定不是正常現象。長此下去,別説開價10萬元懸賞破譯一個甲骨文,就是開價100萬元也無濟於事。
相關管理部門和院校,應該加強對甲骨文專業的扶持力度,多些投入,多培養一些人才,多給他們用武之地,才不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