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黑人奴隸翻身當皇帝,第一個命令是殺光所有白人,多年後卻後悔了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經典

前段時間,因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大型反種族歧視示威可謂席捲全美。其規模之空前,甚至一度達到了1968年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後的盛況。這場風暴甚至刮遍了全球,連加拿大和歐洲都紛紛響應。一時間,黑人種族歧視一下成了眾矢之的。

要剖析這背後歧視的根源,無非還是老生常談的近代黑奴貿易。從15世紀開始,來自歐洲的殖民者便將足跡踏到到非洲大陸。而罪惡的黑奴貿易便開了始,同時開始的還有黑人和白人仇恨。由於武器裝備和科技文明都不如白人,這場長達數百年的拉鋸戰裏,黑人總是處在下風。

即便在如今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黑人和白人的地位懸殊依然清晰可見。雖然明面上的歧視和對立消失了,但白人依舊掌握主流話語權的西方社會,那些對黑人暗戳戳的歧視和惡意依舊無處不在,弗洛伊德之死便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那麼,這場拉鋸戰裏,有沒有黑人佔上風的情況呢?其實是有的,就像19世紀初的那場“海地大屠殺”,就是一個模板。黑人不但翻身當了殖民地的皇帝,還將領地內的白人大肆屠殺。而後來這場鬥爭的結果又是如何?還請各位接着往下看。

海地,一個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島國,這是哥倫布當年抵達美洲大陸時發現的第一批島嶼之一。也就在哥倫布發現不久,海底便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到了1697年那會,海地又被西班牙人轉手割讓給了法國,還改了個名字叫法屬聖多明戈。

也是法國人的入駐,海地開始變得真正富庶起來。他們不但打擊了周邊海域猖獗的海盜,還勸説不少獵人移居到了殖民區。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多,加上治安環境的越來越好,沒多久,海地竟成了美洲大陸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因為入駐的白人越來越多,和海地當地黑人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鋭。甚至在1681年,法王路易十四還頒佈了一項《黑人法令》,將種植園主對黑人的虐待進行了合法化。這讓黑人的處境一落千丈,人性是黑暗的,沒了約束的白人奴隸主開始肆意處刑虐殺黑人,海地黑人苦不堪言。死的死,逃的逃,度過了極其悽慘的一個世紀。

這種情況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才終於有所緩解。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海地也受到了衝擊。焦頭爛額的法國殖民者無疑給黑人提供了造反的機會,其中就有一個叫讓-雅克·德薩林的黑人,帶領海地人民一手策劃了1791年的黑人大起義。

説起德薩林的來頭,也是苦大仇恨。早年在一家法國奴隸主的甘蔗園幹活,累死累活不説,後來還被賣個另一個自由黑人當私人奴隸。因此,德薩林無疑能代表廣大被壓迫剝削多年的海地黑人。

起義於1791年8月22日在海地北方平原爆發,德薩林親自帶着20多萬海地黑人起義軍同法國、西班牙以及英國等老牌殖民國家作戰。由於已經被奴役了上百年,德薩林這次起義顯然是有備而來。他不僅偷到了西方殖民者的武器,還將其使用方法完整教會了其他黑人同胞。

在德薩林他們頑強的抗爭下,最後竟打贏了這場戰爭。隨着1803年最後一場戰役結束,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佈,建立起了海地共和國。而一直領導起義的德薩林自然被推選成了國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叫“海地共和國”,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德薩林獨裁的國家。而德薩林稱帝后,發佈的第一道命令便是殺光海地所有白人。一時間,風水輪流轉,白人成了受迫害的對象。

這道命令落實得相當快,在短短2個月不到的時間裏,海地境內就有將近5000多名白人遭到了血腥屠殺。剩下的也都紛紛逃回了祖國,半年後,海地共和國境內已經看不到一個白人殖民者。

那麼,白人走後,海地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嗎?很遺憾並沒有,雖然黑人掌握了政權,但很快又陷入了他們幾千年那套“部落爭鬥”的窠臼當中,由於權力鬥爭,德薩林在當了2年皇帝后在首都太子港被人刺殺。德薩林一死,國家馬上陷入到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狀態,從此之後便是長達數百年的內戰,國內也是一地雞毛。

一直到今天,海地依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該國以最原始的農業經濟為主,基礎設施可以説聊勝於無,全國甚至有高達百分之70的人出於無業遊民狀態。

反觀1791年黑人起義之前的海地經濟,光是靠白人種植園的蔗糖,每年就能純收入1.63億磅,曾一舉躍居美洲經濟中心。趕走白人的他們,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

當然,白人也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如果這百年裏他們足夠勤勞一點,努力學習西方的制度技術,又何至於落到今天這個下場呢?説到底,還是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