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曾“朝貢”過我大明王朝,究竟是怎麼回事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經典

奧斯曼帝國大家應該都熟悉,是由突厥人奧斯曼一世所創立的帝國,巔峯時期勢力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帝國之一。
那麼如此一個強大的帝國,為何會在其巔峯時期,作踐自己,來“朝貢”我大明朝呢?
不要着急,我們接着往下看。

奧斯曼帝國的前身是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部族,而羅姆蘇丹國又是伊爾汗國的附庸,被當時的中國人翻譯為“魯迷國”。
這伊爾汗國呢又是元朝的附庸。如此一來的話,魯姆蘇丹國就是附庸的附庸,給元朝進貢自然是十分勤快的。
等到了明朝的時候,魯姆蘇丹國已經完全被奧斯曼給取代了,可他們的統治者仍舊還是以“魯迷國”的身份,和大明朝以及當時的蒙古眾多汗國相聯繫。

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奧斯曼帝國來到了蘇萊曼一世統治的時期,整個帝國勢力達到了巔峯。這不但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恐慌,同時也令波斯第三帝國整日提心吊膽。
此時在陸地上唯一能與之抗衡的鄰國也就只有波斯第三帝國了,為此他們不惜破天荒地和各大家族勢力結盟,同時還大方地借兵給其他鄰國作為後援。
可以説,此時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強大,但四周到處都是敵人。
蘇萊曼一世想,既然你們都在我周邊結盟搞我,那我何不結好一些遙遠的國家,沒準他們能夠威脅到波斯第三帝國的大後方呢。
就這樣,中亞的布哈拉、希瓦等汗國開始和奧斯曼帝國結好,甚至到後來開始依附於奧斯曼帝國。

就是在這個時候,一些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商人開始從中亞經陸路來到了中國,冒充帝國的使者團來賺錢。
有朋友説了,做生意幹嘛要冒充帝國的使者團呢?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明朝到了嘉靖年間時,由於長期的封鎖商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了。只准外國的使者團前來,而不準小打小鬧的商販到處溜達,所以很多的外國商人為了做生意,不得已才這麼做的。
他們擠破了頭賄賂明朝官員來爭取這個名額,帶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來北京獻上,回去時還能得到大明政府的一筆賞賜,這比做生意要安全可靠還賺錢多了。

就這樣,這些來自奧斯曼帝國小打小鬧的商人回去就説,東邊的“契丹人”很富有,很強盛,比波斯還要大。
更有甚者還專門編寫了見聞錄呈現給蘇萊曼一世,這其中以阿里·阿克巴爾的《中國紀行》最為著名。
書中不但記錄了不少中國的省份、軍隊、法律、經濟管理、城市建設、歷史等等,還信誓旦旦地説中國皇帝都是“秘密的穆斯林”。
這一下,蘇萊曼一世心動了。
於是他就專門派出了一個九十多人的真正使者團,稀裏糊塗地向大明“朝貢”了一次。

不過遺憾的是,按照之前的朝覲禮儀,他們連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就被朝廷賞賜了一些禮物給打發走了。
結果到了甘州準備回去時,還遇到了蒙古人的打劫,死了九個人。
打這之後,奧斯曼帝國官方再也沒有正式“朝貢”過我大明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