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不管怎麼説,今天的人們對匈奴這個民族的瞭解實在是太少了。
據蒙古國AMJILT.NEWS和UBINFO.MN等新聞網17日報道,國際考古工作者們曾經一直尋找匈奴國家政治中心的足跡,但均未發現任何實物證據。而最近蒙古國考古工作者們在該國本土上首次發現了匈奴政治中心龍城遺址,目前挖掘和研究工作正在進行當中。(《蒙古國首次發現匈奴政治中心龍城遺址》中國青年報,2020-07-18)
報道還説,據觀察現存留跡,該都城周圍由內外兩層城垣包圍,裏面有一個人工水池。從殘留的房屋建築頂棚裝飾磚瓦中,考古工作者們還發現上面刻有“天子單于”等古漢語文字字樣的若干瓦片。這些依據證明,這座城市遺址就是匈奴國家政治中心龍城所在地。
這個遺址距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西大約470公里,距2019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國烏蘭巴托大學考古學系聯合完成的“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考古項目地點也不是很遠,該墓地是蒙古國一處大型匈奴貴族墓地,位於蒙古國中北部後杭愛省境內、後杭愛山北麓,墓葬總數超過400座,由數十個墓羣組成,被美國考古雜誌《Archaeology》公佈為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出土文物
細心的讀者一定還記得,在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考古工作者於M189發現一對鎏金銀龍、玉帶鈎,M10出土的玉劍彘、金冠形飾等器物,這在同類墓葬中首次發現,尤其是單體龍形器物,在中國同時期遺存中也十分罕見。
以前,我們文章裏介紹過,龍在匈奴的墓葬中發現已經很早了,位於蒙古中央省色楞格河畔諾彥烏拉山的諾彥烏拉墓地,是公元前 1世紀至公元 1 世紀的匈奴墓地,分佈於蘇珠克特、珠魯木特和古德吉爾特 3個谷口,於 1924 年首次發掘,共發掘出 200 多座墓,但這只是這一墓地的十分之一。當年的考古工作者也在這裏發現了龍,不過它是帶翅膀的(如下圖),和中國龍是兩回事,而高勒毛都的鎏金銀龍已經很接近中國龍了,甚至完全可以説就是中國龍了。
龍是華夏的圖騰,為什麼跑到匈奴人那裏呢?關於這一點,北魏崔浩説:“西方皆事龍神,故名大會處為龍城。”這也是龍城名稱由來。但是,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當下的學者,似乎不承認這一點,普遍的説法是,匈奴所事之“龍”與華夏之龍不同,故一般稱“籠”,史書也很常見“籠城”。是“籠城”還是“龍城”,我們在此不爭論,文物就在那裏,大家都能看到。
這一次,發現的龍城遺址也是有龍的,通過公佈的照片可以看到遺址周圍有明顯的城垣痕跡,中間還有一個非常清澈的水池(一些報道將它稱作湖)。按照史籍記載的傳説,匈奴人曾經在其王庭前開挖水池,水池挖好後,裏面裝滿了水,天上突然便掉下了一條龍。從此,匈奴人便將他們的首腦所在地稱為龍城,在對龍的崇拜裏,祈福平安。
這個水池會是當年天上掉下龍來的地方嗎?它似乎還有待考古學家們的證實,但就當下對匈奴遺址的考古中,《史記》中的那句話分明越來越清晰可信了——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匈奴人是一個多民族的部族聯盟,內部民族眾多,通過考古學可以看出,他們的統治階層或貴族或為華夏民族。
更有趣的是字,漢字。在諾彥烏拉墓地出土遺物中有典型的匈奴用具,包括銅鍑車馬具、木桌、動物紋銀飾牌、帶花紋的金箔及絲織的鞋帽衣物等。同時,出土遺物中也有中國漢代文物,如銅釘、銅壺、花草紋銅鏡,還有織着“仙境”、“皇”等漢字的織錦及有“建平五年蜀郡西工造”等 67 個漢字銘文的漆耳杯,表明漢與匈奴的關係已十分密切。
如果説,諾彥烏拉墓地出現的漢代文物和漢字,是匈奴受到了漢朝的文化影響,那麼,龍城遺址中出土的漢字似乎與此是兩個概念,也就是那些刻有“天子單于”等古漢語文字字樣的若干瓦片(如下圖)。
報道説,周圍殘留着非常多的瓦當,考古工作者清理的過程中,在一些瓦當上發現了刻有古漢語文字。匈奴稱首領為單于,如果單于生活在這裏,那很有可能這裏是匈奴國家政治中心龍城。對於匈奴的語言和文字,今天的學者普遍觀點是匈奴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對此,《史記》中也説,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並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説的話。中行説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送給漢朝皇帝,並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説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説的話語。
漢朝送給單于的書信肯定用的是漢語,匈奴單于的回信用的是什麼語呢?《史記》中沒有説明。今天的學者給了匈奴語(Hun Language)這樣的定義,是指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以及歐洲歷史上的Hun人(匈人)所使用過的語言,現已消亡。但是這個定義可能有些太武斷了,至少,它沒有解決一個問題,即:匈奴人是不是匈人。考古的材料表明,匈奴人和匈人可能是兩種人,人們沒有完全弄清他們之間的關係,下這樣的定義一定是不科學的。
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的語言屬於講蒙古語族,而其他人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後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所以,爭論就成了必然,對於匈奴語的語言系屬問題,學術界至今仍有很大分歧,主要觀點歸納如下:
1.突厥語説。即認為匈奴人和匈人的語言屬於突厥語族,有法國學者Remusat , Klaproth , 日本的白鳥庫吉(1900年)以及Ramstedt , von Gabain , Pritsak等人;
2.蒙古語説。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是白鳥(1923年後改變以前的觀點)和法國的伯希和(Pelliot);
3.認為匈奴人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政治集團,匈奴語也是許多語言的混合,如法國人Lacouperie;
4.認為匈奴語屬於一種西伯利亞地區的芬蘭烏戈爾語言。
與其捕風捉影,不如回到現實中來。這麼多的人研究不通,為什麼就沒有人面對匈奴遺址中出現的那些漢字以及《史記》中説的他們是華夏的後裔,站出來説他們講的古漢語用的是漢字呢?“天子單于”等古漢語文字出現在龍城遺址,讓我們想説的是,匈奴作為一個政權的存在,他們即使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在與漢朝的密切的交往裏,他們至少是認識漢字的,“天子單于”這幾個字顯然不是漢朝人所為,因為漢朝人如果贈送這樣的瓦當給他們,那麼,就等於漢朝承認了匈奴的單于是天子,而這會把漢朝的天子(皇帝)放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呢?
諾彥烏拉墓地出土文物
《漢書.匈奴傳上》記載,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匈奴的單于給漢王朝寫來了封信有這樣一句話:“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驕子是上天的寵兒,漢時,匈奴人自稱為“天之驕子”,意為匈奴為天所驕寵,故極強盛。想想,匈奴人一直那麼驕橫,如果不是一直在使用漢字,成了習慣,誰會把刻有“天之驕子”漢字的瓦當置於自己的王城或者説是政治中心龍城呢?蒙古發現匈奴龍城遺址或能説明匈奴貴族是華夏族,不但用漢字還講漢語。
最後,我們簡述一下匈奴的歷史,再以此説明一些問題: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將蒙恬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秦末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對西漢政權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今貝加爾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率眾投降西漢。公元前36年,西漢誅滅北匈奴郅支單于。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領醢落屍逐鞮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而北匈奴還是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竇憲大敗北匈奴,並迫其西遷,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匈奴與鮮卑的後代鐵弗人建立了胡夏政權。
匈奴干擾了當時的中國,《史記》《漢書》均有記載。近代西方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遊牧民族。
在歷史上,南匈奴與北匈奴之間有個地理名詞叫漠北,大漠以北的叫北匈奴,大漠以南的叫南匈奴。又因為大漠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地理概念,所以,按照今天的習慣,一些人把在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這一地理範圍內的稱為南匈奴,把蒙古國及其以北地方的匈奴稱為北匈奴。但這也是一個大致的地理概念,漢武帝太初年間所修的長城外長城分佈在今內蒙古西部、蒙古國南部。由東、西兩段連接而成,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稱“居延塞”,是經過了今蒙古國的,它大約可以算作歷史南北匈奴的分界線吧。
漢朝當年為了讓匈奴人投降,還修了一座受降城。受降城遺址為俄蒙考古隊所發掘,位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南戈壁省瑙木岡縣的巴音布拉格古城址(蒙語巴彥意為富饒,布拉格意為山泉,即富饒的山泉,南戈壁省以戈壁沙漠為主,但阿爾泰山脈延伸到此,生成許多戈壁綠洲,因而漢代可以在此築城),該遺址中出土了不少西漢時期軍用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生鐵、弩機、銅鏃、蓋弓帽、五銖錢等等。其中附近最大的土丘,被斷定為漢受降都尉的墓葬,死於公元前71年。
蒙古國的漢長城
所以,按照今天固有的地域概念劃分南北匈奴的地界似乎有些冒失。但從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及竇憲在燕然山勒石紀功等歷史事件看來,今天發現的匈奴政治中心龍城遺址或有這樣幾個答案:
1.這裏可能是匈奴人最早的政治中心,也就是説,在匈奴沒有分南北之前,他們就待在這個地方,然後,向南來到河套地區進而形成了南北的分裂。
2.匈奴人是一個遊牧的民族,他們的王庭就是龍城,隨着季節和氣候的變化,他們的龍城南北遊移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説,今天發現的匈奴政治中心龍城遺址並不是匈奴政治中心龍城的唯一,它可能還有一些地方,比如今天的史學家研究南匈奴的王庭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和巴彥淖爾一帶。在匈奴沒有分裂之前,他們夏季北去、冬天南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3.史書裏説匈奴人不會造城這個概念可能是不對的。我們説,匈奴人墓葬都有土堆或用石頭封起來,他們在草原上做一些簡單的地標性建築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這些地標性建築不一定是房子,用來住人,但也可以是一個集會和交易的場所,也就多少有些城或者城市的概念了。
最後,我們略述一下匈奴政治中心龍城遺址的歷史意義,它或許能説明,匈奴人的統治階層確是華夏的後裔,他們流亡中國的北方,並統一了中國北方草原上的眾多部落,而後來進行的漢匈戰爭,實際上是漢武帝為統一整個中國而戰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