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建造圓明園和三山五園,耗盡了清朝國庫存銀,導致清朝走向衰敗嗎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經典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軍縱火焚燒圓明園,無數珍奇異寶被兩個無恥的強盜掠奪,這座世界上偉大的園林傑作被付之一炬。其實人們熟知的火燒圓明園只是一個通稱,在這場浩劫中,英法聯軍焚燒的豈止是一座圓明園,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都遭到嚴重的破壞。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遭到焚燬;圓明園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圓明三園僅剩下了長春園西洋樓的部分石雕殘跡。

圓明園從康熙年間(1707年)始建,到咸豐十年(1860 年)九月被焚,一共存在了 150 餘年,圓明園的毀滅令人痛惜不已。圓明園經歷和見證了清朝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於是有人牽強附會説清王朝修建圓明園,用了 150 多年,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耗盡國庫的存銀,也導致清朝的衰落。聽起來很在理,加之人們對清朝後期腐敗無能的印象,很容易讓人覺得是這麼回事。但仔細分析一下,修建圓明園對於清朝這麼大的一個王朝來説還真算不上什麼。
首先圓明園修建了150年其實就是個偽命題,我們先從圓明園始建説起: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三月,康熙將暢春園北一里,地名為華家屯的一塊土地賜給他的四子胤禛,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得到這塊地後,不敢辜負皇帝老爺子,很快就建成了一個園子,並在同年11月11日請康熙到此一遊,這説明這個園林已經完成了,不然不會請康熙來遊玩。後來康熙為此園題名為:圓明園。

起這個名字是有講究的。“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製揀魔辨異錄》。康熙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佛號“圓明”。
這時圓明園有多大,史書沒有記載,參照當時康熙的暢春園,也不過佔地面積 800 餘畝,雍正此時只是個王爺,圓明園應該不會超過康熙皇帝花園的規模。

雍正修建圓明園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康熙病逝後,雍正即位的第四年(1725年),開始擴建圓明園,將其增至 3000 餘畝,雍正在同年的8月住進了圓明園,併發布上諭:“朕在圓明園與在宮中無異,凡應辦之事,照常辦理。”也正是從此時起,圓明園也成了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5個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場所,雍正朝對於圓明園的修建擴建工程也沒有超過一年時間。
到了乾隆時期,更加熱衷搞土木工程。從1738 年開始,在圓明園裏增建了不少建築,乾隆九年(1744 年)建成圓明園四十景,這些增建工程用了不到7年時間,此時圓明園已經建好了,剩下的就是維護工作了。

因園林部分的建築,大多是土木結構,出現問題要進行修葺。乾隆在《安瀾園記》中説:“土木之工,二十年斯敝。”就是説土木建築壽命只有20年,到一定時候要進行維修,所以從康熙到乾隆這些年,修建圓明園總共花的時間也不過是9年時間,絕不是什麼修建了150年。
當圓明園建成後,乾隆在《圓明園後記》中還自豪宣佈:“後世子孫,必不捨此而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囿。”意思是這個園子已經很奢華了,後世子孫不必再建什麼花園了。

乾隆這麼説是有充足的底氣的。圓明園內樓台殿閣、亭榭軒館 140 餘處,藏有大量珍貴的圖書字畫、奇珍異寶等文物。園內有玉泉山水流入,水陸各半,山水之間,建有許多樓台殿閣廊榭館軒,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圓明園成為宏偉壯觀的博物院和藝術院,與法國凡爾賽宮合稱世界園林史上的兩大奇蹟,也無怪乎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園中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圓明園也稱“夏宮”。
就算有這麼好的花園,乾隆也不滿足。沒多久,他就把自己説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還搞出了“三山五園”。除了圓明園,乾隆下令在圓明園的東鄰修建長春園,並沿着長春園的北牆修建一組歐式建築西洋樓;後又將圓明園東南鄰的兩座賜園併入,稱為綺春園。從而形成了圓明三園的格局,佔地 5200 餘畝。又先後改建和擴建了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並借疏浚西湖的機會,修建了萬壽山的清漪園。

那麼問題來了 ,搞這麼多工程,是需要花錢、耗費人力的。有人就説圓明園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耗盡了國庫存銀,讓清王朝走向衰敗,果真如此嗎?
我們單看“三山五園”就知道,乾隆的生活作風是非常奢靡的,但乾皇帝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啊!雍正皇帝非常節儉,勵精圖治、改革整頓前朝的弊端,死後給乾隆留下的國庫存銀已有三千餘萬兩。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國庫存銀又增加到七千餘萬兩,此時圓明園工程早已經結束,而整個“三山五園”的工程也早在1769年基本全部完成。此時國庫存銀不減反增,所以完全不受修建圓明園開支的影響,就是算上“三山五園”的費用也不會拖垮清朝。

那麼建圓明園到底花了多少銀子呢?史料匱乏難以統計,只能參照清漪園的修建經費。清漪園,是乾隆為慶祝生母孝聖皇太后六十歲生日而興建的一座皇家園林,佔地 3500 餘畝,工程精雕細琢,佔地面積和建築都超過了圓明園,耗費銀子自然少不了。
總管內務府大臣傅恆等在《查核萬壽山等工用過銀兩折》中説:總管內務府謹奏:“為遵旨查明具奏事。據內務府大臣三和等奏稱,萬壽山自乾隆十五年興修起,至二十九年工竣,通共領收過銀五百六十九萬五千六百三十九兩六錢八分五釐。”也就是説圓明園單園的花費應該是不會高於清漪園的,即就算加上長春園和綺春園,修建經費也不會超過一千萬兩。

在乾隆時期,乾隆皇帝難道僅僅是集中了全國的工匠,修了圓明園和其他幾座園子嗎?那可不成,乾隆可是十全老人,這點功績可不配。
乾隆在《日下舊聞考》的《題詞》注中説:“餘臨御四十餘年,凡京師壇廟、宮殿、城郭、河渠、苑囿、衙署,莫不修整。”就是説他40多年來,不停地在京師搞工程建設,可以説是熱火朝天,動用了工匠數量也極多,如果僅僅一個圓明園就集中了全國的工匠,其他那麼多更重要的工程誰來幹呢?

所以集中全國工匠來修建圓明園也是想當然的瞎猜,我們説康乾盛世雖然有些誇張,但當時的國力確實很強大。同時期全世界人口超過5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10 個,中國就佔了 6 個,即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揚州、廣州,而英國、法國、日本、土耳其各佔一個,這麼多人口的城市,城市建設造就了大量的工匠,在這支建築大軍手裏,一座圓明園算得了什麼。
所以有人説清王朝修建圓明園,用了 150 多年,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耗盡國庫的存銀,也導致國勢衰落,根本就是信口一説而已,毫無根據。

清王朝的衰敗的原因有很多,但絕不是一座圓明園造成的。作為康乾盛世頂峯的創造者乾隆來説,清朝的衰敗他也有很大的責任,其執政後期好大喜功,閉關鎖國,停留在農業社會盲目自大,科技軍事停滯甚至倒退。清朝在掌權者落後的思想和精神麻木下,一步步走向衰敗,最終被擁有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的大英帝國用槍炮轟開了國門,清王朝屢戰屢敗,導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成為民族的恥辱,也讓我們這個民族牢記:落後就要捱打,開放發展才能強我中華。
參考資料:
《圓明園:誤解與歷史的真相》王道成
《圓明園和“兩個強盜”》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