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在戰爭中失敗被俘獲的士兵,要麼就成為敵軍的一份子歸降要麼就人頭落地。但在唐朝時期,一位名將靠着自己的面相撿回了一條命。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將,準備殺死他時多看了一眼,突然伏地大哭,其原因在於這名唐朝大將長得跟吐蕃王的父親非常相像,所以下不去手,反而奉為貴賓,好吃好喝好招待。
大義凜然的王孝傑,既沒有歸順也沒有喪命,回到自己的陣營中也沒有被排斥,反而被委以重任。
説到王孝傑,在影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沒有作為男一二號,但是他的身影也貫穿了全劇。
在劇中他的形象作為一名大將長相類似於一個悍匪,但人不可貌相,這張臉下面卻是一個非常正義的人,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曾為了遭人誣陷的“恩師”,在帥府中公然大罵皇帝昏庸無能,可見其耿直且知恩圖報。
現實中的王孝傑,確實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厲害人物,否則也不會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和信任。王孝傑,今陝西臨潼東北人,年紀輕輕就從軍打仗,在戰爭中屢次立下戰績,得到了眾多人的認可。
在唐高宗年間,由於受到吐蕃進攻涼州的威脅,朝廷決定派兵出征對付吐蕃大將。朝中大臣劉仁軌和李敬玄素來不和,便想借他人之手除掉這個眼中釘,便向唐高宗極力推薦李敬玄,奏摺中稱,要鎮守西邊,非李敬玄不可。
於是,聽信讒言的唐高宗便派李敬玄為都督,劉審禮為行軍總管,王孝傑為副總管,兩人共同率軍到西邊鎮守對付論欽陵。
作為吐蕃宰相的兒子,其能力也是在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也是當時少有的名將,其手下的軍隊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對付唐朝的軍隊綽綽有餘,更何況唐軍由於社會安定、平穩,長久以來未經戰事。
所以王孝傑和劉審禮的軍隊很快就被突圍了,只能在營地裏等待援軍。不幸的是,李敬玄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不敢前去派兵增援。結果,兩人很快就被吐蕃軍隊俘虜了。
被俘的劉審禮,因為傷勢較重,又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很快就去世了,所以吐蕃人的目標就變成了王孝傑,勸其歸順無效便打算將他殺掉祭旗。
就在臨刑的時候,來觀禮的吐蕃贊普赤都松贊突然間潸然淚下,就在眾人疑惑不解的時候,他才説出此人和已經去世的父親非常的相似,便取消行刑,並且對其厚禮相待。
吐蕃人地處現在的青藏高原,地勢較高環境惡劣造成其臉部特有的高原紅,作為常年征戰的男性,面部有着非常明顯的特徵;
雖説對王孝傑的長相無從考證,但作為一個陝西人特有的相貌特徵可以推測出,其五官粗狂,常年征戰沙場,風吹日曬,僅從描述上就可以看出王孝傑和吐蕃人在長相上有着很多的共同點。
另外,兩個人都在各地的陣營中充當大將的位置,作為一員大將必定有其特定的品質,勇戰沙場、視死如歸,在論欽陵眼中,他和父親的神情一模一樣。
從小就受到父親寵愛的他,在父親去世之後,對其非常地想念,一見到王孝傑便以為是父親在天上對他的指引,所以不忍心對王孝傑痛下殺手,更把對父親的思念轉嫁到王孝傑的身上,待他非常的好。
免為一死的王孝傑,在吐蕃人的領域裏,得到了貴賓級的待遇。在吐蕃王看來,王孝傑是一個猛將,如果能將其拉攏過來,在今後必定會幫吐蕃走得更遠。但是,忠貞的王孝傑無法背叛自己的朝廷,便非常堅決地拒絕了他們的説辭。
也許是出於父親,或者是吐蕃王惜才,就尊重王孝傑的決定,並繼續給他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在這個時間裏,王孝傑並沒有動搖自己的決心,也沒有在那裏盡享清福,而是在暗中調查吐蕃人的山川地貌和風土人情,為以後的成功收復失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着時間的推移,吐蕃人看王孝傑並沒有歸順的意思,並且在他的請求下把他送回了大唐。即便他很清楚未來的自己可能不被人接受,因為作為一名戰俘重回故土,被人認為是奸細的可能性非常地大,甚至還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王孝傑返回大唐之後,果不其然受到了周圍人的猜疑,他似乎已經做好了被審問的心理準備。但他返回以後,武則天就立馬召見了他,聽他講述了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隨後就把關於吐蕃的大小事宜全權交給王孝傑來處理,雖然引來了大臣們的不滿,但是皇帝的命令,沒有人敢抗拒。
但後面的事實證明,武則天果然聰慧過人,看人的眼光相當毒辣。王孝傑雖然在吐蕃以貴人相待,但是忠誠的他絲毫沒有叛變,反而對吐蕃的進犯感到非常的憤怒。
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王孝傑非但沒有受到武則天的責罰,反而委以重任,這讓他士氣滿滿,更加效忠大唐。王孝傑面對吐蕃的屢次進攻,開始率領士兵進行反擊。
在吐蕃經歷的一段時間,讓王孝傑對吐蕃的情況瞭如指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他了解到,吐蕃內部因為釋放王孝傑的關係,有些人藉此挑起事端,造成內訌,國內局勢非常不穩定,現如今還要防範大唐來的士兵,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情況;
吐蕃的地勢是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地形複雜多樣,在王孝傑突破了這個問題以後,帶隊領兵應付自如;在此次進攻吐蕃時,得到了武則天的大力支持,讓文武百官積極配合,並且提供了充足的戰時物資。
對於吐蕃而言,天然屏障被破解之後,似乎就成了甕中之鱉,易於得手。
吐蕃王的一念之差成就了一代名將王孝傑,他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長相被免於一死的人,也因此改變了兩個國家的命運。從中可以看出,吐蕃王重情義、惜人才;武則天慧眼識人和王孝傑的忠貞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