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改變自我,就必能強大“有恆”|評論員寫高考作文

編者按:又到一年高考時,這是你們的大考,也是我們的考試。長城評論邀請評論員、在校大學生與考生們同寫河北高考作文,為1078萬考生加油!

考題:全國新高考Ⅰ卷

試題內容: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鍊,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以上論述具有啓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作者:伍裏川(媒體評論員)

題目:勇於改變自我,就必能強大“有恆”

讀《體育之研究》一文,非常認同於這句話:“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於強,未可知也”,因為它表達出“強弱可以轉換”的深意:生而強與生而弱都得自強、自勵,方能不陷入強者變弱、弱者更弱的困境。

功夫大師李小龍的故事很能説明這一點,他自小體弱多病,做演員的父親便讓他習武健身。通過堅持不懈的學藝、鍛鍊,李小龍成為體魄強健者。我本人也是先天條件“積貧積弱”但通過後天鍛鍊變強的實例。我從小體弱,愛讀書寫作卻不愛體育鍛煉,上高一時,1500米跑下來,嘔吐不止,生不如死。有同學譏笑我“病夫”一枚,還有同學説,“文人”就這樣,認命吧。我不信這個理。自此每天和一名長跑尖子生圍着縣城晨跑,還跟着足球愛好者踢球,一年之後,我成了班上的長跑尖子,1500米跑成績達到課標100分,還代表文科班兩次參加了校運會。我深深感到,對不甘居弱者來説,“生而弱”真的是“上天”賦予的機會。

但強者變弱的例子也多。我老家村裏一男子,年輕是有名的“猛男”,但他自恃體健,成天酗酒糟踐自己,還不到40歲的人,居然“早生華髮”,狀若50多歲的人。武俠小説裏,因“濫用其強”,結果強者變弱、武功盡廢的例子亦有不少。

在我看來,強弱轉換,是有“密碼”存在的。這個密碼就是自我激勵、勇於超越。掌握了這個密碼,弱者可變強,強者可愈強。如果不能掌握這個密碼,很可能被先天條件或現狀所侷限,不能發出自我改變、進入更高更強境界的決心,以至於迷亂心性,甚至反向而為、自我毀損,結果不是變強為弱,就是弱而更弱。

從這個角度看,個體如此,國家亦然。

舊日中國,由強變弱,落後捱打,哀歌頻起。可笑可恨的是,一些所謂精英人士或居於高位者認為命該如此,在強國面前自當唯唯諾諾、小心周旋。這才有了諸多不平等條約所折射的“好死不如賴活”觀。雖後有“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聰敏意識浮現,但無奈國政甘弱,民心不振,終不免功虧一簣。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改變了這一局面。百年之間,在黨的領導下,無數志士仁人流血犧牲、奮鬥不息,讓偌大中國丟了“弱者”符號,換了“強者”人間。通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更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屹立於東方,成為世界矚目的負責任大國。由弱變強、強而更強,這樣的路徑充分説明“強弱密碼”的存在,充分説明“命該如此”的荒謬與虛無。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掌握“強弱密碼”,掌握其間的“哲學”,勇於改變自我,勇於超越現狀,就必能強大“有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9 字。

轉載請註明: 勇於改變自我,就必能強大“有恆”|評論員寫高考作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