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回到母校
離開母校近30年後,今秋我又回到這裏,封存的記憶被打開,讓我流連忘返。
原盧灣區南北高架下,建國中路、思南路、合肥路及淡水路區域,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慶南路校區)所在地,它的前身是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創建於1896年)、震旦大學醫學院(創建於1911年)、同德醫學院(創建於1918年)於1952年合併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今秋,在離開母校近30年後,我又回到這裏,探訪、學習和深造。
重慶南路校區劃分為西區和東區,一條跨越南北高架的人行天橋連接兩片校區。西區(重慶南路280號)為教學區。有標準足球場大的操場和400米長的塑膠跑道,面對開闊的操場,想起了當年奔跑的那羣學子。操場前豎立着一座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的校訓碑,刻着“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操場南側至今還保留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原震旦大學醫學院教學樓,即“老紅樓”(西1教學樓);緊靠着的是在原老樓基礎上改建的新教學樓(西2教學樓);老紅樓背後是三層的圖書館;西區北有西3教學樓和西4教學樓,還是記憶中的樣子,樓前的一排杉樹已成參天大樹;而大操場西的西5教學樓和西6號樓是後建的,西5樓南牆下有紀念聖約翰大學的雕塑,西6號樓是實驗動物科學部大動物實驗區。可惜的是東區大門邊當年開學典禮的老大禮堂,在拓寬重慶南路和開建南北高架時被拆除。西區東北二門外是思南路,是當年繞校園晨練的必經之道,也是夜晚自習後散步的安靜小路。思南路東是一路之隔並實習過的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院區。
東區(重慶南路227號)為生活區。坐東朝西的懿德樓(東1樓)為辦公和大會議中心,南北兩側同樣保留着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紅牆宿舍樓(東4樓和東3樓)。當年東3樓為男生宿舍,東4樓為女生宿舍,曾經是12位女生共居一舍,朝夕相處,如今已是用於研究生院等辦公樓了。特意去了醫學院食堂,樓還是原來的樓,食堂內部改建了,隱約還有當年的印象。東區往東門方向有一片寧靜的綠地休息區,四周是淡水樓,供住宿,東門外是淡水路。遺憾的是大學就讀時,並沒有留下淡水樓前的綠蔭記憶。
重點參觀了醫學院院史陳列館,更全面地瞭解了醫學院跨越三個世紀的風雨曲折的歷史和不平凡的變遷過程以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為母校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汲取前輩智慧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吾輩所肩負的傳承歷史經驗和發揚醫學精神的崇高使命。
楓葉貼窗,杉針鋪地,桂樹披上金衣。
秋分時節,天涯今歸期。
校園紅樓新妝,再回首,滿目皆往事。
何須待,咫尺今生,博學尚有期。
憑欄燕南飛。似水年華,誰人不知?
況學海多浪,感懷如斯。
多謝殷勤學長,詩篇寄達暮雲低。
風清月明,猶記初心,不負歸來時。
幾十年前,曾經在這裏停留,許多看似擁有的,其實未必真的擁有;幾十年後,再回這裏,那些看似離去的,其實未必真的離開。該銘記的總會銘記,該重逢的還會重逢。今秋,封存的記憶被打開。每一棵樹,每一座樓,每一個教室,每一個角落,一個個回憶,讓我流連忘返,深深銘記。曾經離去風滿帆,回首再來雪落舟。生命裏,無疑會有很多個秋,但沒有哪一個秋天,會如今秋。(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