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祁鈺和于謙,一個有政權一個有兵權,為何明英宗還能復位成功?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經典

明英宗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登基的皇帝,一生充滿傳奇。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長子,一生下來就被確立為太子。在他9歲時,父親病逝。當時朝中盛傳襄王(明宣宗的弟弟)要繼位為帝,是他的奶奶張太后召集羣臣,指着他説:“這就是新君”,朱祁鎮這才當上皇帝。所以從這方面來説,朱祁鎮還是很幸運的。

由於朱祁鎮年少登基,所以明朝的大權主要掌握在張太后和內閣“三楊”手中。張太后雖然違背了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但卻將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條,蒸蒸日上。而“三楊”在主政內閣期間,也是安頓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讓明朝國力更為鼎盛。張太后作為明朝的掌舵者,自然對孫子的教育也很上心。她害怕宦官干政,所以每當朱祁鎮跟着小太監王振做壞事時,張太后都會把王振叫過去收拾一番。所以在張太后活着時,王振不敢有絲毫的逾矩,更不敢慫恿明英宗胡作非為。
而隨着張太后和三楊的陸續離世,王振開始走上了政治舞台。當時正值明英宗青春年少,想要有一番不亞於先祖的功績。所以在瓦剌太師也先揮師南下,進逼大同時,王振便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很多朝臣表示不同意,但年輕氣盛的明英宗卻早已打定了主意。為了讓大臣們支持他的行動,他將年僅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太子,讓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結果在他倉促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到達大同關附近時,卻發現當地屍橫遍野,加上後勤補給出現問題,所以人心惶惶。出師不利的朱祁鎮瞬間便沒了興趣,打算班師回朝。王振為了向家鄉百姓炫耀他在皇帝面前的得寵,便慫恿明英宗繞道他的家鄉回朝。途中,他又害怕士兵踩壞家鄉百姓的莊稼而再次改變行軍路線。明英宗繼續聽之任之,最後導致“土木之變”。王振被憤怒地將士砍死,明軍很多將領陣亡,而明英宗朱祁鎮則被瓦剌俘虜。

明英宗被俘後,明朝人心惶惶,很多大臣建議南遷。是于謙等人頂住重重壓力,拒絕南遷,並擁立郕王朱祁鈺登基。郕王朱祁鈺原本沒那個膽子當皇上,但于謙把他架在了火上烤,大明朝的危亡又在旦夕之間。在孫太后點頭同意後,朱祁鈺登基稱帝,即景泰帝。瓦剌原以為明英宗奇貨可居,打算利用他狠狠地敲詐大明朝一筆。沒想到于謙卻不上當,還組織有序地打退了他們的進攻。

眼看明英宗身上榨不出什麼油水,他們又不敢真殺了明英宗,索性便將明英宗放了回去,噁心噁心于謙和朱祁鈺。“你不是當皇帝麼?我把朱祁鎮放回去,看看你這皇帝還怎麼當?”朱祁鈺對於哥哥的歸來也如臨大敵,於公於私,他都不想把皇位讓出來。所以在哥哥回朝的那一刻,他便將哥哥關進了南宮。朱祁鈺命人將南宮上鎖灌鉛,任何人不得踏入半步。即使是送飯的宮女太監,也只能通過小洞遞入。
這樣暗無天日的生活,朱祁鎮過了七年,比他在瓦剌還慘。而就是在這般窘境之下,朱祁鎮居然成功復位了!那與人失去聯繫的朱祁鎮為何會在“奪門之變”中成功呢?首先,孫太后的支持。孫太后是朱祁鎮的親生母親,在朱祁鈺繼位和朱祁鎮復位的過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當初她之所以同意朱祁鈺稱帝,一是因為大明朝到了危亡關頭,二是朱祁鈺保證不殺害朱祁鎮兒子和后妃。

而當朱祁鎮回來被關在南宮後,孫太后便一直試圖解救自己的兒子。雖然她並沒有直接參與到“奪門之變”中,但她卻暗中表示了對朝臣的支持。也正是有她在背後撐腰,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才敢聯合明英宗發動政變。
其次,朝臣們對未來局勢的預判。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是在景泰帝病重的情況下。當時朱祁鈺眼看就沒幾天活頭了,而他的親生兒子朱見濟早夭,剩下的接班人只剩下三人,分別是:朱見深、朱祁鎮和朱瞻墡。其中朱瞻墡是朱祁鈺和朱祁鎮的叔叔,繼位的可能性不太大。接下來,最後可能繼位的便是朱見深。而朱見深是朱祁鎮的兒子,曾被朱祁鈺廢掉了太子之位。不管這父子兩誰當皇帝,景泰帝都好過不了。所以石亨等人一合計,便索性接朱祁鎮出來,立個頭功。

最後,于謙的默許。于謙對於大明朝可謂功高至偉,有力挽狂瀾之功。在景泰朝,他可以説是第一權臣。不僅是兵部尚書,而且錦衣衞中都遍佈他的眼線。在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的前一天晚上,于謙其實就知道了消息。但他並沒有阻攔,不是攔不住,而是不願去攔。于謙是一個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人,在當時的情況下,景泰帝駕崩是遲早的事,而由明英宗出來主持大局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在明知明英宗出來自己會沒命的情況下,他還是默許了石亨等人的行動。而事情也正如他所料,明英宗剛出來,發動奪門之變的人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明英宗處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