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趙雲到底是位怎樣的將軍?
曹操袁紹官渡對峙前,劉備在袁紹帳下,關羽在曹操帳下,張飛獨霸古城。
關羽斬了顏良文丑,袁紹因為這個要殺劉備,劉備假意説,願意説關羽來降。
┃紹曰:“今聞關雲長已離了曹操,欲來河北;吾當殺之,以雪顏良、文丑之恨!”
┃玄德曰:“顏良、文丑比之二鹿耳,雲長乃一虎也:失二鹿而得一虎,何恨之有?”
┃紹笑曰:“吾實愛之,故戲言耳。公可再使人招之,令其速來。”
袁紹多疑,這種情況下,必會狠狠懷疑劉備。怕一旦放他歸山,一去不返。
但袁紹還有一個特點:少謀無斷。這一點,使他天真的以為,劉備關羽會心甘情願來輔佐他。
他錯了。
劉備離開袁紹後,用他的話説:
┃“如魚入海,龍入天,再不復返矣!”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劉備關羽聚首,一起去古城找張飛,路過卧牛山時:
┃“正行間,忽見周倉引數十人帶傷而來。”
玄德問其何故受傷,周倉説:
┃“一將單騎而來,倉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
周倉何許人?
┃“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原在黃巾張寶部下為將,張寶死,嘯聚山林。”
通俗點兒:虎背熊腰,容貌偉岸,力能扛鼎,佔山為王級的人物。之所以説他是人物,因為他還能在趙雲手上活三槍。擱一般的山林一霸,不大可能。
·故,趙雲單挑周倉這一級別的,大約是幾個回合的事兒。
趙雲在卧牛山
接着,是耳熟能詳的長坂坡七進七出了。
我一直認為,演義裏這段描寫,是在探趙雲個人武力的底兒。只不過,都打成那樣了,還是沒到底。不知羅貫中老人家作何想。
趙雲長坂坡之戰,實際上是分兩部分的。許多人一提這段,往往會直接談七進七出;其實,之前尋找糜夫人和阿斗那部分,也頗了得。
┃“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正言間,撞出一支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只見一將,手提大刀,引着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
·面對如淳于導,和後來的夏侯恩、晏明這一級的將軍:一槍刺死。
趙雲在尋找糜夫人和阿斗
┃“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背後張郃趕來,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張郃在演義裏,是作為一個“非頂級單挑武將+莽夫”的形象出現的。什麼是頂級呢,五虎將這種就是了。那張郃是非頂級,説明他單挑能力比五虎將要差些,但也不可小覷。
趙雲抱着阿斗,孤身一人,而且已持續地殺了幾個時辰。
他不累,馬也該累了。
他此時的要緊事,不是收割人頭,而是護送小主公。
動機決定了他一開始就沒打算和張郃打。
·面對張郃這一級別的魏國大將,趙雲是不可能手起刀落了。但真打起來,他還是佔優的。我猜最多幾十合,要麼抓住對方武將什麼破綻,一槍斃命;要麼用絕對武力差把對手熬死。總之是能打贏的。
前面是單挑,那麼擺脱張郃後,趙雲正式進入一挑羣模式。
只能意會,無以言表
┃“趙雲縱馬正走,背後馬延、張顗(音:yǐ)二將大叫……前面又有焦觸、張南二將……曹軍一齊擁至……雲懷抱後主,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音:shuò;重型騎兵武器)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正行間,又撞出鍾縉(音:jìn)兩支軍。”
抱着一嬰兒,一路狂奔,殺死近六十員將軍,還是名將,這殺的還只是將領。至於殺了多少士兵,那不消説了。
所以前面説,這一段似乎是在探底,看看一位當世虎將,到底有多能殺。
但就這樣,楞是活下來了。
換句話説,還能再殺。
七進七出
那麼,正史上趙雲的武力,是怎樣的存在呢?遍翻史料,發現對趙雲作戰細節的描述幾乎沒有,那麼就藉機説一下,歷史上的趙雲大概是個什麼樣的將軍。
從頭梳理。
┃“雲遂隨從(劉備),為先主主騎。”
“主騎”,是一個武將職務,負責管理騎兵。
公孫瓚派劉備助田楷御袁紹時,趙雲負責管理騎兵。
長坂坡七進七出,當然只是文學作品,歷史上: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保護了後主劉禪和其母甘夫人的人身安全,沒有説更多細節了。
但曹軍南下時的情況,還有一些信息:
《武帝紀》┃“九月,公(曹操)到新野,琮(劉琮)遂降,備(劉備)走夏口。”
《先主傳》┃“十二年,先主(劉備)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琮(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裏……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裏,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
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撤離
劉備到宛城前,根本不知道曹操已經南下了。剛到宛城才得知。
因此,我猜當時可能是這樣:劉備得知消息後,匆忙慌亂,沒時間準備,就帶着自己人,和劉琮左右,以及大部分荊州人(主要是老百姓),逃亡了。日行十餘里,這是劉備的速度。曹操:日行三百餘里。在當陽的長坂,攆上了劉備。注意:這時曹操身邊並沒有大部隊,他帶的是五千精鋭騎兵。劉備便和趙雲等數十騎先加速前進,其餘人暫時顧不得了,這些人還是以日行十餘里的速度走着。再往下看。
《諸葛亮傳》┃“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破,獲庶母。”
諸葛亮和徐庶在一起,而諸葛亮肯定是一直緊隨劉備的。
曹軍破劉軍後,抓住了徐庶母親,而徐庶和其母,必然不會離得很遠,這樣才能隨時照顧。但曹軍殺來,徐庶只能暫放其母,加速趕路。
曹軍五千精騎,雖然追上了劉備人馬,但劉備有十萬人跟着,劉備又和主要隨從走在最前面,説明當時的情況很混亂。很可能是:曹操一邊率軍追,一邊找劉備和他的主將們(曹操肯定知道劉備在最前面),而劉備“棄妻子”,情況和徐庶母親類似,曹操能識別出劉備的兒子劉禪和甘夫人的可能性很小。繼續。
《張飛傳》┃“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
斷後的是張飛,而且只率二十員騎兵。所以張飛不可能走在十餘萬百姓最後,很可能是走在劉備後面,但與劉備不遠。斷後,是斷劉備之後。
《江表傳》┃“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
這是長坂之後的事情,孫吳聯合抗曹,劉備出兵出力。但他不敢賭上全部兵力,於是給了關羽和張飛兩千人的部隊。關羽張飛是當時劉備手下的最高將領,他們只統帥兩千軍馬,説明劉備手上兵力充其量不到一萬人。
《資治通鑑》┃“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於當陽長坂……論天下事勢。”
劉備還有時間在長坂和魯肅坐下來,交談天下大事。説明並不是一刻不停地走,還能有相對足夠的休整。
文中涉及的幾個地點位置
[注]:直線距離:宛城距樊城200多里,樊城距襄陽50多里,襄陽距當陽300多里。
綜上,當時的整體情況可能是這樣:
劉備軍隊駐紮樊城。接着,劉備前往樊城東北方的宛城,這個過程中,曹操已經南下了,但劉備不知道。等劉備到了宛城,才知道曹操南下的事,立刻掉頭向南。等劉備路過襄陽,曹軍估計已經在宛城去襄陽的路上了。等曹軍到了襄陽,才知道劉備已經過了襄陽,於是帶着五千精兵狂追劉備,一直追到當陽的長坂,才追上。當時的情景:十餘萬人,數千兩輜重,綿延數十里。劉備和主將及主力部隊,在最南邊帶路,後面跟着十多萬老百姓,以及極少數保護老百姓的部隊。後面這些人,每天走十多里路。這裏面,就有劉備等將領的家眷,包括他的兒子和甘夫人,以及徐庶母親。接着,曹操帶着五千精鋭騎兵追上老百姓後,劉備和諸葛亮、張飛、趙雲快馬先行,暫時放下甘夫人和兒子,並且令張飛斷後。
好了,歷史情境還原差不多了,回到主題,那麼趙雲:
┃“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
為什麼正史裏説劉備拋棄甘夫人和兒子,又説劉備與諸葛亮、趙雲等數十人先走,趙雲既然和劉備走了,劉備又把甘夫人和兒子拋棄了,那趙雲怎麼保護劉備兒子和甘夫人呢?
我猜是這樣:劉備當時可能囑咐過趙雲,讓他照顧自己家眷。接着,曹軍追來,劉備、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幾個加快走的時候,並不是一起走的,而是劉備自己,或者劉備和諸葛亮等幾個文官,走得最快。趙雲雖然也加快了速度,但他是跟在劉備後面的,抱着劉備兒子,有可能騎馬載着甘夫人。而最後面,是張飛,帶着二十個騎兵斷後。
所以了,歷史上的長坂坡一戰,可以肯定的有:趙雲抱着孩子,帶着甘夫人,在曹操五千精騎的追殺下,成功撤走了。這裏面肯定少不了與曹軍交手,但絕不會像演義描述的那麼誇張。
《三國志》裏,最後陳壽對趙雲的評價是:
┃“趙雲強摯壯猛,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摯”字:
《禮記·曲禮上》:前有摯獸。
《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
也就是兇猛的意思。
“爪牙”在古義裏是褒義詞:
《漢書·李廣傳》: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漢書·陳湯傳》: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
是一個國家,或一方諸侯中,非常重要的,在打仗時克敵制勝的武將。
接着又説,趙雲是灌、滕之類的人物。灌是灌嬰,滕是夏侯嬰。
灌嬰追隨劉邦打天下,在劉邦軍中以驍勇著稱。被選為騎兵將領(和趙雲一樣)。率騎兵破魏;出擊楚軍側後絕其糧道;隨韓信攻佔齊地;深入楚地迭克城邑;參加垓下決戰窮追楚軍,攻取江淮數郡,等等。
所以灌嬰是:在戰場上做主力先鋒的大將,但主要是打仗,是幹具體的事兒的。
夏侯嬰和他是一類人。
到這,趙雲已經躍然紙上了。
有意思的是,正史裏趙雲保護的是甘夫人,但演義裏保護的是糜夫人。
這樣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愣是被羅貫中寫成一個單挑無敵的武將。但這不怪羅貫中。
演義是寫給老百姓看着痛快的,正史裏那些玩意兒,要是寫出來,估計沒幾個人願意讀。
大家對趙雲都有什麼樣的見解?可以在下方留言,説出自己的看法,一起交流,這樣既能讓更多人蔘與進來,又能通過探討促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