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長和學生應如何正確看待新興的網課教學模式?本期“復學‘心’微課”從學生心理認知角度,為大家解析網課教學火爆背後,學校和家庭教育應反思的一些問題。
上網課好,回到課堂沒精神!
可能是孩子心理的一種逃避
最近開學了,有學生反饋,居家時報了校外網絡課程,感覺比自己學校老師講得更有效果,現在復學回到課堂,提不起精神,出現厭學情緒。
深入瞭解發現,出現上課提不起精神和厭學的學生,並不是上網課之後才有的,而是早已有之,這些孩子抵制課堂教學的真正原因不是網課能給自己更好的成績,而是網課這種形式可以讓自己遠離某種不想面對的情境。
心理學認為,要想讓一個人把某種行為堅持下去,需要讓這個人在此行為上獲得成就感。舉例來説,如果學生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總是被罵,那他很快就想放棄、選擇逃避;如果總是被鼓勵且能覺察到自己在慢慢進步,那麼他就會堅持。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反饋的網課效果更好,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逃避手段。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更有效?不妨聽聽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怎麼説:“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家長和老師應當明白,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不是灌輸多少知識,而是激發他內心潛藏的天賦,養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和成長,這便是“點燃火焰”。
有些孩子喜歡網課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網課教師為孩子“點燃了火焰”,這是一個循循善誘的過程,孩子從中感受到快樂和成長,而不是痛苦和指責。但請注意,如果家長的焦慮情緒沒有被有效疏導和遏制,剛剛點燃的火焰很容易被熄滅。常常有家長問應如何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一般建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平衡,如果孩子接受的是“蒙台梭利式”放飛自我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妨輔助較嚴格的規則約束;如果孩子接受的是軍事化管理的嚴苛模式,家庭不妨輔助温情的養育理念。如果孩子在學校被貶低指責,回家再被家長追加強化,孩子就真的想要逃離學習這個模塊了。
所以,教育的形式並不是重點,科學的教育理念配合正確的心理學認知,無論網課還是學校課堂教學都能起到滿意的效果,關鍵是理解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一個人的成長而不是贏過他人。
決定教育效果好壞的不是網絡教育,也不是課堂教育,而是一切可以“點燃火焰”的行為。優秀或成功的父母,應當是一個精進的自我“修行者”,能不斷地看到和修正自己的不足,和孩子互相促進,而不是僅僅要求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父母能夠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榜樣、良師和益友,培養出孩子獨立、完善的人格,朝着正向的生命品質和維度提升,這才是好的教育。(丁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山東教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