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不上幼兒園”孩子的求救信號,父母無視,幼師趕緊換園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誰兇咱家孩子,我饒不了他。"這是孩子爸爸在孩子沒出生前,信誓旦旦的宣言。

自家孩子都是軟萌可愛的,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孩子能被這個世界柔軟地對待。

可是,一樣米養百樣人,真的能做到讓孩子始終處在柔軟中的家庭,畢竟是少數。真的有人兇你家孩子的時候,你該如何?

如果這個角色是讓人尊敬的——老師,又當如何?

孩子的求救信號,父母無視

網上有個網友向老師諮詢,説他家孩子最近不太對勁,老説"我不上幼兒園!",原因是老師經常兇他和班上同學。

其實,雖然兒童不善於表達,但孩子用不想上幼兒園這個信號,在向父母求救,可是許多父母選擇無視。

當父母的,有一套成人的考量方式,他們提出的觀點,也代表了大多數家長的困惑:

1.老師對孩子兇,孩子受不了,是不是孩子太脆弱,不抗挫?

2.以後孩子長大,總要見到許多人,不可能都是和顏悦色的,難道能一直逃避下去?

仔細想想,好像挺有道理,但真正好的幼師會怎麼説?

恰好,有位幼師,就在這條諮詢下,留下了自己的意見,她一語中的,説出了整件事的核心,也從側面解釋了父母在老師兇孩子事情上的思維誤區,並直言:不是孩子不抗挫,趕緊轉園才是真。

老師兇孩子,為什麼要孩子去適應?

心理學大師麥克杜格爾,在他1920年的著作《集團心理》中描述過"情緒感染",情緒具有傳遞性,一個人的情緒將會引起他人情緒的匹配。

配套進幼兒園,老師兇孩子的場景中,產生情緒的是老師,這種情緒會感染孩子,孩子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比老師更兇,一種是妥協或逃避。

孩子如此弱小,比老師更兇是不存在的,除了哭鬧,孩子沒有對抗老師的辦法。所以,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妥協和逃避。

正如那位幼師所言,幼兒園老師是成年人,他不會改變的,這種老師以自己為中心,他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順從,好管理,這樣他就不費勁。

但孩子要適應這種情緒,能做什麼?只能唯唯諾諾,或者在心中攢下暴戾的種子。

18年,一件案子特別火,一個男子當街毆打另一箇中老年男子,一邊打一邊説:"你當年打我,你還記不記得我?"

事件中打人的,是被打者20年前的學生,捱打的仇,過了20多年,仍然記得,演化成最後當年的孩子要被處罰,捱打的老師還上多年前的債。

可見"兇"這種情緒的傳遞,甚至比時間更厲害,歷久彌新。

家長不要用成人的視角去考慮孩子被老師兇的事,因為孩子要成長,會被動經歷他所應該經歷的,也會從多渠道學到如何應對。

但這不應該是家長主動的選擇,刻意讓孩子待在一個不適宜的環境裏,讓一個兇巴巴的老師帶。

你覺得應該繼續讓孩子忍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