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孩子總是逃避困難?背後揭露的問題是什麼?
小凡今年四歲,從小他就在奶奶的溺愛中長大。有一次,幼兒園舉行自理能力大賽,要求小朋友自己穿衣服和襪子。老師的哨聲一響,小凡的同學都在爭分奪秒地自己穿衣服,唯獨小凡躲在媽媽的懷裏跟媽媽説:"媽媽你幫我穿衣服吧,我不會。"而媽媽則是把小凡往賽場上推説:"你的同班同學都會穿,你怎麼可能不會呢?
快去自己穿衣服,別人就快穿好了。"就在這時,老師也走過來請小凡回到自己比賽的位置上,小凡只好拿起衣服嘗試自己穿,可是他只穿進了一隻袖子,卻怎麼也夠不到另外一隻袖子,試了幾次也沒能穿好,小凡崩潰地把衣服往地上一甩,生氣地踩了幾腳衣服,最後蹲了下來拼命地扯着自己的頭髮。小凡的抗挫能力很低,他遇到問題就是躲,如果沒躲過去,也沒做好,就容易崩潰,做一些自殘行為,家長非常擔心。
1.比較情緒化
抗挫能力差的孩子會比較情緒化,每當受到挫折時很容易就會生氣、憤怒等,有時候他還會否定自己,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而當他們的情緒得不到適當的排解時,就會出現一些自虐自殘的行為,嚴重的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比如説當孩子自己穿不好衣服時,他就生氣地扔衣服,踩衣服,最後還出現了扯自己頭髮的自虐行為。
2.不能接受批評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比如孩子在學校犯錯誤了,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回到家跟媽媽哭訴:"我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批評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現在有點討厭上學了,我不想再見到老師了。"
3.內心非常脆弱
孩子特別嬌氣一遇到挫折就愛哭,比如説孩子玩具找不到時會哭,他作業寫不好時會哭,甚至他做錯事情時,別人一説就哭。
4.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第一反應就是怪罪別人,把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比如説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時,孩子卻説:"都怪我媽媽,昨天晚上我讓她輔導我寫作業,她説忙沒有空,所以我才沒完成作業的。"
1.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
有些家長過分地寵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強烈的"以我為中心"的心態。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受不得一點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順心就會哭鬧不停。當他離開了家庭"温室"的保護,去面對挫折時才會覺得無所適從、接受無能。哪怕是小小的挫折,都會被孩子無限放大,甚至會因為接受不了打擊而一蹶不振。
比如説,孩子在家寫字寫錯了,家長不但沒有及時糾正,還誇孩子寫得很漂亮,當孩子去到學校,自信滿滿地把"漂亮"的字展示給同學看時,遭受到同學的嘲笑,孩子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從此討厭寫字。
2.包辦孩子所有事
家長總是習慣性地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還不會,因此不管什麼事情家長都替孩子解決。因為缺乏鍛鍊,孩子缺少了面對挫折的能力。長期以往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軟弱和膽小,特別害怕遇到挫折,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遇到挫折就想着躲避,尋求大人的庇護與幫助。但是家長只能幫助一時,不能守護一輩子,孩子總要獨自面對生活和一些突如其來的問題,那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躲,如果躲不過可能就會採取極端方式去解決。
3.家長自己就沒做好
家長是孩子接觸最久的老師,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學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是一個遇事就喜歡推卸責任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受到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責任,而不是直面自己的錯誤,並去解決它。比如説:家長在做蛋糕時,自己忘記了時間把蛋糕烤焦了,卻責怪孩子沒有提醒他去及時給蛋糕關火。
1.幫孩子分析失敗原因
當孩子面對失敗表現出心灰意冷時,家長除了要及時安慰鼓勵孩子以外,還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啓發他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前進的方向。
在跟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時,不要輕易地給孩子下定義説孩子"笨""不認真""不上進"等,在分析原因時,家長語調要誠懇,分析要入理,能夠提出具體的可行性建議,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恢復信心,勇敢地去面對挫折。
2.鼓勵孩子解決困難
家長在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應該讓孩子直觀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真實感知挫折。讓孩子知道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從而讓他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確理解挫折,才能培養他不怕挫折、勇於克服困難的能力。
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該教育孩子採取不迴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地向困難發起挑戰。肯定孩子的能力,啓發他去思考解決困難的辦法,適當的給予一些可行性建議,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將會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當他獨自面對挫折的時候也能很好地自我排解,並勇敢地迎難而上,越挫越勇。
3.更多的陪伴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對孩子來説,家人的陪伴與支持是信心的來源,孩子在受到挫折後,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因此,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父母要多去陪伴孩子,及時地給予關心和安慰,好讓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
這時,家長要儘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麼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採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
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讚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育兒啓迪:
當孩子遇到困難就想着逃避時,家長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而是先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是否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是不是存在對孩子過度保護,給孩子包辦太多的現象。在瞭解了孩子受挫能力差的原因以後,放手讓孩子去直面自己的挫折,並同時多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勇於解決困難,並啓發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適當地給予一些可行性的建議。這樣孩子才能在面對挫折時能夠愈挫愈勇,將挫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