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王朝滅亡系列第一幕:傲慢無能的皇帝和地方官,龐勳之亂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第二天,徐州軍發現龐勳逃走,士兵們沒來得及吃飯就匆忙追趕,結果被龐勳利用河堤和船隻設伏擊敗,又餓又累的徐州軍3000人全軍覆滅,一部分死掉,其餘被龐勳招降,“無一人還徐者”。
晚唐安南都護府的十年蠻患,讓剛剛結束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的唐王朝元氣大傷,二十年積攢的元氣消耗殆盡,這也是唐王朝滅亡的開篇序幕。緊隨其後的下一幕大戲就是龐勳之亂,本來只是幾百唐軍鬧的一次兵變,卻變成了蔓延十餘州的大亂,唐王朝調動二十萬大軍耗時一年多才平息下去。
龐勳之亂髮生在淮北徐州一帶,徐州西北是唐王朝的關中要地,以南就是財賦重地淮南。傲慢且無能的唐懿宗採取了強硬的軍事鎮壓手段去解決這個問題,雖然軍事上還算是乾淨利落的取得了勝利,但卻透支了唐王朝的所有力量。
現在的廣西桂林,唐代嶺南道的桂州,就是龐勳之亂的起點。
(全文1.1萬字,分上下兩篇。)
【是叛亂還是農民起義?】
由於當時唐王朝對國家還有較強的掌控力,且叛亂持續時間不是很長,所以歷史資料記載相對完整。
同時,後世史家充分認識到這次叛亂對唐王朝滅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各種史書、史評中的記載和闡述都很詳細和充分。僅《資治通鑑》,就用了一萬餘字記述了這段歷史,如果換成唐朝其他時候,龐勳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我個人不認為龐勳之變屬於農民起義,雖然整個過程中有大量底層百姓參與。
在我看來,龐勳之亂就是傲慢與無能的地方官和皇帝,加上從求生轉變為野心家的龐勳,雙方共同製造的一次災難。
【來自徐州泗州的平蠻唐軍】
安南都護府的治所交趾曾經兩次被南詔攻陷,分別是在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和鹹通四年(863年),到鹹通七年(866年)晚唐名將高駢收復安南為止,前前後後鬧了十年之久。
安南都護府隸屬嶺南道,整個唐代都是開發程度較低的落後地區,只有廣州、交趾等地依靠海貿相對繁榮,且二百多年少有戰亂,唐王朝在嶺南的駐軍一直較少。
蠻亂開始之後,唐王朝不捨得放棄這塊能夠帶來大量貿易利益的區域,很認真的進行了平亂工作。嶺南兵力不足,就從全國各地抽調,其中一部分就是來自中原的徐州。
當時徐州兵到嶺南的士兵總數約2000人,其中800人駐守在嶺南道下轄的桂州(現廣西桂林),這裏位置很重要,進可出兵安南直接參加戰鬥,退可防守嶺南西道避免戰火向北蔓延。
鹹通三年(862年),銀刀軍曾經有過一次叛亂,前文説過曾在安南立下平蠻之功的王式負責平叛,王式毫不客氣,放手大殺,銀刀軍三千餘人被殺光,輕鬆平息了這場叛亂。
之所以詳細介紹銀刀軍,一方面是銀刀軍餘部後來加入了龐勳之亂,另一方面也説明了龐勳之亂唐王朝處理過程有誤,讓這個本來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擴散了。
(唐代嶺南道)
徐泗兵到嶺南之前,他們的頂頭上司徐泗觀察使崔彥曾許諾三年一輪換,也就是駐守滿三年就可以回家,結果三年滿了沒回,又加了三年。
六年過去了,上頭以派遣士兵花費太多為由,要求這些士兵再駐守一年。
這就是明顯的官僚主義了,而且其中必定涉及到各級將領的利益,尤其是高級將領。這些將領沒把士兵屢次要求回家的請求當回事兒,只是一味壓制。
這也是當時唐王朝軍隊的普遍現象,唐懿宗是個注重個人享受拼命斂財撈錢的皇帝,上行下效,各地節度使也乾淨不到哪裏去。錢財的來源,一方面是壓榨老百姓,另一方面就是喝兵血。
安南蠻亂就是壓榨老百姓引起的,沒有當地百姓配合,南詔也不會兩次攻陷交趾。而唐代此起彼伏的兵變,雖然確有野心家在其中作亂,但普通士兵的待遇也低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
《資治通鑑》這個記載明顯有翻舊賬抹黑的嫌疑,無論出身如何,替大唐守邊六年,還拿人家當盜匪看待,這就是文人士大夫的無恥。
鹹通九年(868年)七月,徐泗兵趁着桂州最高長官換人交接的空檔發動兵變,殺了若干軍中將領,並推舉糧料判官龐勳為主帥。
(電影無間道劇照)
龐勳當時的官位相當於是主管後勤的軍中長官,由於桂州級別不高,所以龐勳最高也就是個六七品官,在整個唐王朝官僚體系當中是個數不上的小人物。
《舊唐書》記載,龐勳等人主要劫掠了湖南境內的湘潭、衡山兩縣,也沒有殺人放火的記錄,估計當時龐勳的第一目標還是回家,搶糧搶錢就夠了,行動相對剋制。
當時唐懿宗反應很快,這種兵變也不是頭一次,一般都是安撫了事。於是,八月份唐懿宗就派人赦免了龐勳等人的罪過,並允許他們回徐州老家。龐勳當時也表示了服從,士兵們沿途不再劫掠。
到此為止,事情基本上得到了處理,一場兵變得以化解,至於事後或者皇帝處理激起兵變的官員,或者處理兵變的領導者,都是正常的,唐王朝歷史上絕大多數兵變都是這麼個結果。
(龐勳行軍路線圖)
龐勳軍從廣西桂林北上到湖南,然後沿長江東下,越走越接近唐王朝的核心區域,也就是駐軍越來越多的地區。
這是雙方互相不信任的開始,當時唐懿宗未必有心徹底消滅龐勳等人,也許這是唐王朝士兵行軍的慣例,也許是監軍的自作主張,但這個行為讓龐勳產生了懷疑。
他們考慮的確有可能,但肯定是冤枉了唐懿宗,幾百兵的兵變還算不上大事兒。
這也是唐王朝地方官員的普遍態度,皇帝沒説話,這就是你徐州自己的事情,只要不給我添麻煩,我也不會自找麻煩。為了防止你們在我轄區鬧事兒,我會給你們提供糧草,同時還要派兵防備。
(唐懿宗簡陵石獅)
但泗州在軍事方面已經有了充分準備,龐勳無機可乘,事情不了了之。
泗州此舉讓龐勳等人一直記恨,後來龐勳之亂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就是這裏,龐勳圍攻泗州長達七個月,險些攻破泗州城。
(百戲彩繪俑)
唐王朝對兵變的處理流程還是很熟悉的,畢竟次數太多了。既然這些人是徐州的,那麼徐泗統帥就要負起責任來,確保不要再鬧事兒。
但誰也沒想到,離開泗州不久,在前往徐州治所彭城的路上,龐勳等人開始了第二次叛亂。
還是老一套造謠煽動,龐勳説朝廷有密旨已經到了徐州,讓徐州解決我們,左右也是死,不如拼一把。
王侍中指的是王智興,就是當年割據徐泗等地的藩鎮統帥,也是銀刀軍的創建者。王智興年輕時為唐王朝征戰有功,晚年割據一方,朝廷無力征討,只好任由王智興控制徐泗等地一直到死。泗州是南北通行要地,古泗水入淮河的地方叫泗口,唐王朝在這裏設立了税場,王智興就是靠商税收入才能維持自己的軍隊和統治。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龐勳造反根本就沒存着推翻唐王朝統治的想法,更沒有為普通百姓謀福利的理想,他唯一願望就是像王智興一樣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軍閥,這也是我個人認為龐勳之亂並非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
這與安史之亂一樣,並非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的矛盾,而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再分配衝突。
(安祿山劇照)
之後龐勳第二次派人找崔彥曾,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要求免去原來對士兵們嚴苛的三個徐州將領的職務;二是北歸的士兵不能分別安置,要集中在一起。答應這兩個條件,士兵們才能放下武器接受安置。
按理説這兩個條件雖然略微過分但還在情理之中,應該是在試探朝廷底線,如果崔彥曾開始討價還價,説明是不想動手;反之如果痛快的答應了,就説明龐勳等人危險了。
結果龐勳想多了,崔彥曾本來並無消滅龐勳的打算,這兩個條件反而使崔彥曾下定了決心徹底解決龐勳一夥。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當時崔彥曾和手下進行了討論和分析,最後決定,即使皇帝赦免了龐勳等人的罪過,他們也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説,龐勳等人在提出這兩個要求之後,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唯一區別在於束手就縛死人少,抵抗可能會全體被殺。
總之,崔彥曾在徐州各級將領參謀的支持下,決定對龐勳下手,並派出了手中4300士兵中的3000人。
徐州軍3000人按龐勳隊伍行程,先到達了龐勳下一個駐地附近,並派人偽裝成砍柴人前去打探。結果這些人被龐勳抓獲,龐勳知道了徐州已經決定對自己下手。
當時剛剛天黑,龐勳用假人和旗幟立於山下,隊伍趁夜晚逃走。徐州兵半夜才發現龐勳逃了,但怕龐勳夜襲,第二天天亮才開始追擊。
這就給了龐勳發力的機會,當時宿州空虛,僅有幾百唐軍,龐勳一戰而下,之後開始擴充力量。
這是龐勳隊伍膨脹的開始,但遠遠談不上普通百姓主動加人,拿開倉放糧吸引百姓,然後強迫其中精壯當兵,這是標準的威逼利誘。
短短几天,龐勳兵力數量已經超過了徐州軍,等徐州軍到宿州時,龐勳已經準備充分。但徐州軍還是有戰鬥決心的,軍隊也有戰鬥力,就開始圍城攻打。
徐州軍以為龐勳會固守宿州,所以一直在考慮攻城之策,結果龐勳趁夜,讓婦人在城中打更,收集城中大船三百艘,把物資糧草裝船,順流而下,跳出了徐州軍的包圍圈。
這時,龐勳仍然沒有表示出對朝廷的敵意,當初唐懿宗派來的安撫使者,龐勳送了大筆錢財並護送上路回京。
傲慢不是崔彥曾的最大問題,根本問題在於無能,如果崔彥曾此戰取勝,自然就不會有後面蔓延十餘州的龐勳之亂了,史書上記載這個事情估計不會超過20個字,“徐泗觀察使崔彥曾盡誅之”。
對於龐勳來説,此戰非常關鍵,以弱勝強殲滅了徐州地區最精鋭的一支唐軍,同時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現在龐勳已經掌握了徐州地區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局面打開了。
這個過程中,似乎看不到一個壞人。
龐勳雖然私下搞了一些小動作,但仍然是正常範圍之內,死中求活必須用一些特殊手段;地方官雖然先動的手,但也是有充足的理由可講,要維護朝廷威嚴,不能讓龐勳成為第二個銀刀軍。
戰後,龐勳根據徐州降兵提供的情報,得知彭城空虛無備,於是確定了下一個目標就是彭城,只有佔了彭城,才有機會讓朝廷任命自己成為整個徐州地區的統帥。
(未完待續)
本文主要參考《資治通鑑》,文中引用的史書原文,如無明確標註,都來自《資治通鑑》。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