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加快在線教育資源共享需要社會力量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經典

作者: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陳武林

近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對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情況進行了介紹,充分肯定了在線教育優勢和在疫情期間發揮的積極作用,但也指出還存在網絡運行保障能力不足,體系化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不足,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以及線上教育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不足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強調今後要進一步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的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基礎教育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快推進線上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縮小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和行業滲透率的提升,許多學生除了接受學校提供的各類教育資源之外,還會選擇合適的校外在線教育資源滿足自身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諸多互聯網教育創新企業瞄準不同的線上教育細分市場,研發出了眾多服務於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用户的線上教育產品。可見,教育資源供給來源不再僅侷限於學校或區域內部,這些社會教育資源可以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成為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教育力量。因此,推進優質在線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有多種途徑,除了政府和學校藉助平台不斷充實課程內容,也不妨多利用社會力量,將優質在線教育資源引入課堂。

從現實來看,我國學齡人口基數大,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現有的課程資源並未充分滿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在線教育藴含着豐富而完整的課程教學資源,能夠實現線上的個性化、智慧化教育,為不同地區尤其是教育貧困地區和羣體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提供可能。但是,當前很多優質資源都是收費的,還有些僅有少部分資源開放,而且很少有一個課程平台可以滿足一個學校的所有需求,這些可能會降低用户特別是社會弱勢羣體的參與度和支持力。所以,優質在線資源供給需根據不同羣體的學習條件和水平差異建立協同機制,既突破現有瓶頸,加強校企合作、資源整合以及技術融合,又減輕教育成本負擔,縮小不同社會羣體間的教育差距和數字鴻溝。

從長遠來看,教育行業將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企業協同建設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在線教育服務將成為一種常態。與線下教學相比而言,由於時空差異,線上教學更加依賴於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對於資源支持的需求度更大。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早已不再是知識壟斷者,網絡社會中的個體都有可能成為兼具知識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雙重角色。因此,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在線教育資源供給,還需要改變學校“單打獨鬥”的傳統教育格局,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企業在線教育服務,適當採取外包的形式,向那些通過資質審核的教育機構、企業購買網絡課程服務,提供“智能 真人”的雙引擎驅動教學服務。此外,雙方可在資源支持、學情監測、評價反饋等方面加強協同創新,促進在線教育的健康發展。

當然,為保障在線教育資源供給的社會力量高效有序運行,有關部門還應加強監管與服務,設計適應在線教育發展規律的相關標準和規則,對提供教育服務的教師和社會機構進行資質審核和評估,優化在線教育市場主體的准入與退出機制。當社會力量在優質在線教育資源供給中真正把提升教學質量作為發展重心,保證優質教育教學服務標準時,優質教育資源才能實現“線下”和“線上”的全線貫通與全面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