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瀘定橋戰役中,敵人為什麼只拆木板不弄斷鐵鏈,倖存老兵揭開真相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還記得小學的《飛奪瀘定橋》的課文,最初聽到這個歷史的時候心裏最多的就是太不容易了,紅軍太厲害了,直到後面才明白,飛奪瀘定橋是將士們用血肉鋪出來的一條路,當時大渡河成功之後,飛奪瀘定橋對於紅軍來説可謂是十分關鍵的一場戰役,如果沒有這場戰役,數萬紅軍無法順利渡河,不但拖長時間,對大局也是十分有影響的,於是出於無奈,上級只能下達奪取瀘定橋的命令。
但是,當紅四團馬不停蹄趕到瀘定橋後,卻發現橋上的木板早已不知所蹤,只剩下幾條鐵鏈連着,初學課本並未想太多為什麼敵人不是把橋毀了,而是單單把木板抽走,後來在一次訪談中從當時一名倖存者的戰士口中得知,敵人不將鐵鏈毀了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敵人低估了紅軍的速度。
紅軍趕到瀘定橋的速度遠在敵人的估計當中,在敵人的預計中,紅軍就算不休息用最快的時間前行也要幾天的時間,結果不料紅軍在一個晚上就能走出120公里的路程,這在當時的敵人眼裏簡直就是有如神助,這樣的速度讓敵軍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情急之下只能將木板抽走,認為就算留下幾條鐵鏈紅軍也成不了事,畢竟鐵鏈下面就是奔流的河水,所以從根本上來説就是他們低估了紅軍的行軍速度和紅軍的奪橋的決心,以及紅軍的能力。
2.讓自己有撤退的可能
敵軍在紅軍手裏吃過的虧已經不僅一次,很多時候本是勝券在握的他們總是會潰不成軍,長久的交戰下來,敵軍做事情變得畏首畏尾,顧慮也變得越來越多,他們害怕自己一旦把事情做得太絕反而是將自己置於死地,所以,不將橋炸燬也是為了自己一旦失敗還有撤退的可能,也正是他們這樣的顧慮讓紅軍有了機會。
3.考慮到物資的補給
對於敵軍來説,這個地方是他們長期駐紮的地方,紅軍的到來只是臨時的,但是他們卻是長期的,只要戰爭還在就不能放棄駐地,所以考慮到後面的物資補給,敵軍不敢將這條路徹底斬斷,一旦斬斷,就算成功攔截了紅軍,但是卻也是將自己逼至死路,行軍打仗,如果沒有物資就只能等死,所以出於這個考慮,敵軍並未將事情做絕。
但是有時候顧慮太多註定會失敗,當時紅軍一共22名戰士,在上有敵人的炮火,下有湍急河水的情況下,不畏犧牲,一舉將瀘定橋奪下,料敵軍怎麼想都無法想到,紅軍就憑藉着22個人成功奪下一座橋,不但和對岸的部隊匯合,還讓敵人計劃全部落空,也為戰局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