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想學醫?清華大學醫學實驗班在等你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編者按

高考志願填報正在進行中

專業認知心中有數,

志願填報才能心裏有底,

清華招生陸續推出的

“2020清華招生看點”系列文章,

以相關專業學子的

親身經歷與體驗為依託,

幫助大家深入瞭解各專業亮點及變化,

以做出最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選擇。

今日為大家帶來的是:

清華大學醫學實驗班

8位學長學姐們的分享。

一起來看看,

他們的學醫之路有哪些心得和收穫~

週中央

 2009級校友

現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

醫學是一門有趣的、包容性極強的學科,我每天都為成為一個醫生感到驕傲,我的家人也是。醫學實驗班有很好的醫學生培養模式,我們的成長目標是“醫師科學家”——能夠找到臨牀問題,用科研的方法解決的醫生。這其中有很多樂趣,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對於臨牀和科研兩方面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需要醫生去平衡,當兩者矛盾的時候解決臨牀問題應該排在前面。

李冠喬

 2009級校友

現就職於清華大學醫學院

學醫的八年是一個認知自我、探求真理的過程,可以宏觀到人類羣體的大數據大健康,也可以微觀到新冠病毒的蛋白結構。學醫路上,能收穫嚴謹的科學思維、精湛的專業修養,不斷的自我突破,以及作為清華人對國家、對患者的義不容辭。我想,在今年抗擊新冠病毒這場戰役中,臨牀前線的全力以赴和基礎後方的奮力支持,正好完美地詮釋了“醫師科學家”的理念——將臨牀和基礎研究的有機結合,碰撞出火花,融合成康復。

孫鹿希

2010級校友

現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

新冠爆發是一次全人類的災難,也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希望能夠儘快完善體系制度,儘早結束這場戰鬥,也更好的應對未來可能再次爆發的挑戰,同時,希望經此一役,有更多的人力和資源能夠投入到其中,醫療環境能夠向着好的方向發展。另外,也希望師弟師妹們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是具有崇高使命的事業,未來大有可為。

當科學逐漸試圖探索人類生命的邊界,當醫學逐漸從整個個體走向了分子層面和精準醫療時,“醫師科學家”是醫學和科學發展的時代必然需求。處戰役之中,我更加為自己當初選擇了這份職業而感到驕傲,也感謝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夠在臨牀中發現實際問題,運用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手段去尋找答案,去解決臨牀中重要而疑難的挑戰。這是我當初加入醫學實驗班的初衷,也相信有志學醫的你也懷有着同樣的目標。

願每一個高三的同學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理想。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清華學子,當秉承先輩大家們的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學子,當做國之棟樑。醫學路漫漫,若你有信念有毅力,這裏有許多願與你同行的醫實學長學姐,歡迎你到來。

張騰越

2010級校友

現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

我曾經在初一時成績很差,當時的數學老師建議我四個字:腳踏實地。從小到大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優秀的人,仔細觀察他們的共同點也是這個品質,所以把這四個字送給學弟學妹們。一個好工作能給你的包括職業成就感、優秀的夥伴和可觀的收入,選專業的時候可以思考這些問題並多諮詢學長學姐。

臨牀經驗需要醫學研究的推動,需要那麼一羣有興趣、有精力、有能力的少許臨牀醫師去承擔這個任務,這羣人就是“醫師科學家”。選擇這個專業,需要你在熱愛臨牀的基礎上抱有對科研的興趣,有高效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有足夠的知識能力儲備。這是一個富有挑戰的專業,也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專業,希望更多有志於此的同學加入我們。

陳藝婧

2011級校友

現就職於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年三十的前一天,我和師兄正在科裏值班,手機新聞彈窗亮了:“武漢封城”。此前雖對疫情多有關注,科裏也早有前輩前往發熱門診支援,但確是從那時起,才堅定地想要做點什麼。恰逢醫院招募抗疫應急後備隊伍,我便報了名。上學時得益於醫學實驗班學制的設定,有機會受到海內外的各路專家、同道的指導,在片刻的言傳身教中學得一星半點也受益良多。

見多識廣以後並不能無所畏懼,而是要學會在畏懼和敬畏中找準關鍵,迎難而上。多年所學,一直堅定所行的便是萬事需知其“所以然”。未來如何融合臨牀與科研,實施個體精準化醫療,創新醫療技術,突破現有醫療環境?這些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問題,是母校清華對我們的期許,也是我們醫生一生的戰場。

説了這麼多,還有句話想對高三的孩子們説:你們身處人生方向初步確立的階段,無妨多一點理想主義精神。無論外物如何,只盡己所能、盡力備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徐九洋

2013級在讀生

記得高考前準備填報志願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清華醫學實驗班的宣傳材料時,我就被“3+2+3”的培養模式所吸引,決定把醫學實驗班放在第一志願,從此就與醫學和科學研究結緣。經過三年在清華園的學習、兩年在海外的科研訓練,以及一年多的臨牀訓練,“醫師科學家”的夢想越發清晰。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跟隨臨牀導師、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參與了早期的新冠病毒臨牀科研工作,參與總結整理了第一批41例患者的臨牀特點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因為還是實習醫師,我不能參加前線的醫療工作,但仍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後方進行文獻調研、數據整理、知識普及等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清華學子,作為一名醫學生,這是我們肩上的責任,也是機遇與挑戰。

雖然我決定學醫的過程頗有巧合的成分,但是隨着學習實踐的深入,將來成為一名“醫師科學家”的夢想逐漸堅定。醫學不僅是在臨牀一線治病救人,還有通過臨牀發現問題、通過科學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次的疫情當中,有太多的問題亟待解決:病毒從哪裏來?患者的臨牀特點怎樣?最佳的治療方案是什麼?新聞發佈會上一個個結論,診療方案中一條條建議,都不是憑空來的,而是來自臨牀一線的醫生和科學家夜以繼日的努力。想對有志學醫的高中生們説:當你的努力可以挽救一個人、一羣人的生命健康時,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張興武

2017級在讀生

入讀清華醫學實驗班,目標成長為“醫師科學家”,意味着醫師的責任與科學家的擔當。在臨牀一線,要掌握過硬的臨牀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每一位病人提供負責的診療意見,為醫學經驗的傳承提供負責的醫學知識,為醫院和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負責的專業態度。

謝龍芯

2018級在讀生

疫情期間,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那就是“後怕”,又或者説是“幸運”。我出生在北京,但父母雙方的老家都在湖北。春節前夕,我原本計劃寒假回湖北老家進行支教。父親的工作單位由於要在湖北拓展業務,曾經計劃1月中旬在武漢開會,並派他去湖北隨州出差。此時發現疫情突然爆發了,該怎麼辦?

非常幸運的是,我們家人全部安然無恙,一切正常。回想這一切,我認為主要的原因與家庭成員能保持警覺並做了一定的準備有關。

因為在醫學實驗班就讀,我和班裏的同學們一樣,平時非常關注醫療相關的信息。當“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時候,我立即叮囑父親和老家人不要恐慌但也不要忽視。因此,當父親前往湖北出差時,我建議他全程佩戴口罩(這在當時並不多見);在他的建議下,單位調整了在武漢開會的計劃,推遲進行;我提前在網上購買了口罩、手套和醫用酒精,保障家裏有所準備。

應該説,選擇醫學、進入醫學實驗班,讓我對醫學信息有一定的敏感性,對疫情的預防有提前的準備,對我們這個幾十口人的大家庭防控疫情有一份貢獻,至少讓大家在心裏上沒那麼被動。希望自己今後能夠成長為一名理性與情感的結合,在追求客觀真理時保有對人類命運的悲憫之心的“醫師科學家”。

清華大學肩負為未來祖國醫學發展培養人才之重要使命,開拓性地創辦了“醫學實驗班”,招收專業為八年制臨牀醫學,着重培養兼具醫學科學研究能力的臨牀醫生——“醫師科學家”。

自2009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至今,發展已有11年,成為國內獨具特色的八年制臨牀醫學博士培養項目,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臨牀就業深受廣大綜合性重點三甲醫院的青睞。

歡迎有志學醫的高三學子

報考、入讀醫學實驗班

在清華

為你的醫學夢想

插上騰飛的翅膀

往期精彩

文字 | 醫學實驗班

封面 | 李派

編輯 | 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