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吃飯,爸爸獎勵你”,爸爸的獎勵
JoJo一貫是個飯渣,無論是喝奶粉還是吃飯,一歲七個月,乖乖吃完飯的次數一把手都能夠數清。有一陣子JoJo媽出差沒在家,JoJo爸爸每天晚上給JoJo媽發飯碗見底的照片,自誇説自己很有本事,女兒乖乖吃完所有的飯。JoJo媽回到家觀摩才發現,原來吸引JoJo乖乖吃飯的是爸爸的獎勵。每次爸爸都是一口飯換一口糖果,只要JoJo乖乖吃完一口飯,JoJo爸爸就獎勵她一口糖果。
説實話,“爸爸的獎勵”這種方法很奏效,一連幾天JoJo都乖乖吃飯,爸爸換着法子的獎勵JoJo,要麼獎勵電視看,要麼獎勵手機玩,要麼獎勵糖果吃。但漸漸地,JoJo媽發現JoJo沉浸在獎勵法中無法自拔,不給獎勵,就一口飯都不吃,JoJo的討價還價讓JoJo媽意識到“爸爸的獎勵”並不是一種好辦法,反而是阻礙JoJo自主吃飯的一大障礙。
“爸爸的獎勵”雖然能快速有效地幫助解決一些育兒問題,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反,當孩子習慣於“爸爸的獎勵”,沒有獎勵就不去做,變得功利性很強。孩子不能從自身意識到問題所在,單純依靠獎勵的方法會使孩子降低鬥志和興趣,阻礙孩子內發動力,這無疑會對孩子之後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你乖乖寫作業,爸爸就給你手機玩遊戲看動畫片”,相信很多爸爸都説過這句話,爸爸激勵孩子寫作業的方法就是拿手機引誘。孩子對於手機的渴望和欲求引導他乖乖寫作業,這樣對嗎?當然是不對的,作業是孩子必然要做的事情,沒得討價還價的餘地,而且孩子寫作業應該是內發的,藉由寫作業來檢測自己是否掌握所學知識,而不是機械般的應付,為寫作業而寫作業。“爸爸的獎勵”使孩子搞錯重點,為玩樂而被迫寫作業,這種用條件和物質的方式來脅迫孩子乖乖寫作業,僅能做一時之用,而非常態。
“你這次考試好好考,考到95分以上,爸爸獎勵你去吃漢堡薯條”,這是JoJo爸激勵外甥外甥女考得好成績的辦法,採用這樣的辦法,外甥外甥女確實在某次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但這樣也使他們有一種錯覺,學習是為別人學的,而不是自發想學的,考得好,可以賺取一頓肯德基大餐,免費的,何樂而不為,考得不好呢,也沒什麼損失。孩子意識不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是 需要他自己努力才能有好成績的,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無論是寫作業、學習還是吃飯,歸根結底都是孩子自己的本分,爸爸的初衷是想引導孩子做好這些事情,這個初衷沒錯,錯的只是爸爸的方式。爸爸用獎勵的方法去刺激和引誘孩子,這些都是外部因素,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身問題,反而會被孩子的思想帶偏。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引導孩子明白作業、學習、吃飯等對他的意義,能夠自發自覺地去做這些事情,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持續進步。
為了孩子的思想健康和未來,請爸爸們停止獎勵的腳步,別做孩子育兒路上的攔路虎,請爸爸們將心思轉到引導孩子自覺主動的戰場上吧,加油,爸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