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閲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閲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保羅
一、劉宋源起
宋朝(非趙匡胤建立),因建立者為劉裕,故稱劉宋,又稱南朝宋,是著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政權。劉宋的起源是因為東晉後期,朝綱腐敗不堪,地方軍閥割據,其中,桓玄率先反叛司馬家族統治,攻入建康,建立楚朝。而出身草根的劉裕抓住時機,起兵平叛,很快就打敗了桓玄,擁立晉安帝司馬德宗。
在之後的16年內,劉裕先後消滅了南燕和後秦政權,擊敗了桓氏餘黨、孫恩、劉毅、盧循、譙縱、司馬休之等地方勢力。除了平定東晉原來的地區之外,還奪得了許昌、洛陽等軍事要地。在佔領完這些地方之後,劉裕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東晉和傀儡皇帝再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於是在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后自立,建國號“宋”,因建立者姓劉,為了區別趙匡胤建立的宋朝(趙宋),後世史稱“劉宋”。
二、威震四方
劉宋建立之後,存續了59年,疆域到達潼關以東、黃河以南附近,是南朝存續時間最久且疆域最遼闊的政權。同時,劉宋政權存在最大的意義,是將北方政權阻隔在黃河附近,使得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獲得了長時間的民生修養和發展。
但是,劉宋政權的疆域之所以如此遼闊,並不是劉裕一個人的功勞,事實上,劉裕手下的猛將們為開拓疆域立下了不逞多讓的功勞,在這些猛將裏,功勞最大的就是檀道濟。
檀道濟出身北方牧民,後來迫於生活壓力遷徙到了南方居住。在公元404年時與兄長投奔劉裕,參與了討伐桓玄之戰。初戰就立功,擒獲桓氏集團的桓振,後追隨劉裕平定各種起義軍、山賊和地方割據勢力,以作戰勇猛、身先士卒的名氣贏得劉裕的賞識,不斷晉升。
直到劉裕世子劉義符擔任將軍鎮守京口時,檀道濟已經憑藉卓越軍功升任劉義符的司馬和臨淮太守,並在之後加號冠軍將軍。劉宋建立前的最後一戰,是北伐後秦一戰,檀道濟隨劉裕出征。
一路上,檀道濟連戰連捷,攻無不克,俘獲了姚坦、楊業、韋華等後秦的軍總大將。檀道濟雖然作戰勇猛,但不嗜血好殺,相反,它有着一顆仁慈善良的心,在一次後秦將領歸順後,檀道濟的將士們鼓動要殺俘虜,但是檀道濟説:“討伐罪人,哀愍百姓,就在今日啊!”,然後把俘虜們全部釋放。
檀道濟的仁厚使得他聲名遠播,後秦的軍民們知道自己投降後會被善待,於是紛紛來投,很快,後秦政權就被劉裕給消滅了,而檀道濟也因為居功至偉,加官進爵。
三、抵禦北魏
劉宋建國後,檀道濟以輔佐劉裕創業的身份和功勞,再一次被加官進爵,在權力中心處有着極高的話語權。而劉裕則在建國後的第三年裏,驟然病逝,世子劉義符繼位。
由於劉義符年僅17歲,因為朝政大權由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把持。因為劉義符過於貪玩,荒於政務,且不斷把宗室輸入朝堂當官,並在宮內操練士兵,大有意圖把持朝政、清理朝堂的跡象,於是徐羨之等大臣協同檀道濟廢除了劉義符,擁立劉義隆為帝,是為後來的宋文帝。
適逢劉裕病逝,而北魏也以統一北方,他們認為時機成熟,劉宋沒有威脅因素,於是起兵攻宋,迅速攻佔了洛陽、虎牢關,宋將到彥之抵禦不力,於是檀道濟被封為全軍總督,抗擊北魏。
期間,北魏得知檀道濟大軍缺糧,於是率軍圍困檀道濟,孤立無援的檀道濟想出一個計策。他讓士兵把倉庫裏的所有糧食搜刮出來,以上面少數糧食,下面裝滿泥土的形式裝了幾百袋假糧,而後陳列在軍營前。北魏的哨兵在深夜看到宋軍軍營附近有大量糧食袋,其中的糧食都滿出來了,認為劉宋軍缺乏軍糧的消息是誘敵之策,於是解除了圍困,撤軍七十里。由此,檀道濟迅速率領主力撤出了包圍網,為抵禦北魏保全了實力。
四、冤枉功臣
在劉宋後期,北魏持續進犯,檀道濟屢屢抵抗成功,勞苦功高,但是,檀道濟的地位和功勞也逐漸引起了宋文帝的猜忌。
宋文帝在後期,每每想到檀道濟掌握軍事大權、手下一堆精兵良將、且後代子孫個個勇猛善戰,再加上之前廢除劉義符、擁立自己上位的事,常常感到忌憚和憂慮。
同樣害怕檀道濟之後會獨掌大權甚至謀朝篡位的還有輔臣劉義康,於是,劉義康建議宋文帝詔令檀道濟入宮,解決隱患,檀道濟在入宮後,與宋文帝傾心交談過往之事,卻在準備乘船回去駐地時,收到了逮捕的詔令。檀道濟心灰意冷,生氣地質問,“北魏未定,為何要自毀長城”。最後,檀道濟被定罪,包括他的部下,都被誅滅三族。
五、歷史底色
總的來説,檀道濟早期跟隨草根皇帝劉裕出生入死,建功立業,收穫了足夠的威望和封賞。而中後期,檀道濟一方面參與了政治更替,為後來被宋文帝猜忌埋下了種子,另一方面執掌軍事大權,又受到其他劉氏宗族的嫉妒和中傷。
最終,雖然忠心但功高蓋主的檀道濟,仍然逃不了命運的安排,被冤枉定罪而悲劇收場。然而,這並非一場偶然,而是歷史最真實的底色,臣子能力過高,功勞太大,而主君無力駕馭,缺乏遠見,大概率就會出現君主猜忌引發臣子叛亂的局面,這個現象在南北朝時期是極其常見的,而後世朝代為了規避這個問題,方法層出不窮,但始終沒能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