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附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八個技能”的文件照片發到網上,引發關注。圖/網絡截圖
近日,據媒體報道,一名華南師大附屬開發區實驗小學(簡稱“華附開”)的學生家長張先生(化名)將一份印有“華附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八個技能”的文件照片發到網上,並感嘆:“能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小學生都這麼難了嗎,感覺家長的壓力也大。” 相關內容引發關注。
10月8日,廣州市黃埔區教育局一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學校相關規定,具體情況需要諮詢校方。該校官方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嫺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內的兩項運動,完成不低於1000萬字的閲讀量,會演奏一種以上樂器,能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能獨立做一桌家常飯菜,畢業前參與完成一項實驗……“八個技能”,個個不簡單。別説小學生,就是大學生、老師等,完成起來恐怕也有難度。
對此,不少網友直呼“太難了”“太捲了”。有專家指出,這種要求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以及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令人詫異的是,學校一工作人員受訪時理直氣壯地表示,“這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就是倡導家校合力促進孩子成長,需要學生家長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據報道,早在今年5月的家長會上,校方就將“八個技能”作為該校《學生手冊》的內容進行宣講,並將之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同時強調家校合力促成長。也就是説,學校的這個要求是給學生提的,也是給家長提的,學生難,家長更難。
誠然,這“八個技能”的確很重要,掌握任何一個都能讓學生受益終身;學校提出這種要求,也説明學校沒有“唯分數”,而是意識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但是,學校重視學生技能培養也不能急於求成、盲目蠻幹。如果學校把“八個技能”當成一種培養方向或倡導性規定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成一種“必須掌握”的具體培養目標和硬性規定,則已脱離了實際,也有悖於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在教育上,用力過猛、拔苗助長,往往適得其反,最終導致所謂“辦學特色”徒有其名,也讓學生和家長抓狂。
從很大程度上講,必須掌握“八個技能”的要求就像一份“雞娃指南”——哪怕學生做不到,家長也會盡最大努力,包括但不限於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盡力幫助學生達標,爭取更優秀。
顯而易見,這會不可避免地加重學生的壓力,更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和教育焦慮。
現實中,不少家長不善運動、不懂樂器,能説一口流利英語的更少,要想達到學校的要求只有一個辦法,即花錢把孩子送到校外專業機構進行培訓。如此一來,則與“雙減”政策的要求和精神格格不入。而且,即使家長捨得花錢、學生肯下功夫,大多數學生恐怕也難以達到要求。
“雙減”政策已實行兩年多,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所減輕,但家長依舊沒有走出教育焦慮。這種情況下,學校再提出明顯超出學生能力範圍的要求,則很容易消解“雙減”政策的功效,甚至會製造新的教育焦慮,誘使家長走上“雞娃”之路。
總之,無論家庭還是學校,都要擯棄這種“雞娃”思維。
撰稿 / 陳廣江(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