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劉邦鴻門宴 劉邦是什麼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項羽劉邦鴻門宴
縱觀從古到今,看過大大小小飯局設宴。相比來説,影響最大的要數《鴻門宴》了。一頓飯“吃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吃了一頓飯,項羽是賠了夫人折了兵,而劉邦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鴻門宴》,一頓飯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影視作品裏有它,書籍裏有它,就連高考作文裏也是少不了它。
《鴻門宴》圖
千百載過去,這一段扣人心絃的歷史故事,經過不少人的闡釋,吟唱,表演等藝術形式的展現下,演繹成了一段傳奇,至今還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同情之聲。《鴻門宴》裏所展現的歷史可謂是最經典的,但在如今的時代,這一段歷史仍然是一個熱點。京劇裏《霸王別姬》、琵琶曲裏有《十面埋伏》。而在影視劇方面更是有電視劇《楚漢風雲》,電影《王的盛宴》等諸多作品,無一不將這段歷史重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上的《鴻門宴》並不是論宴會是何等的豐盛,而體現的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矛盾,更是楚漢相爭的轉折點。所謂“一年定生死,一宴定天下”。在這場宴會中,劉邦和項羽一展英雄本色,席間上一系列的明爭暗鬥直接影響到了農民起義和楚漢相爭的結局。當然,這場飯局也深刻的影響了劉邦和項羽命運,項羽戰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王朝,成為漢高祖。
《鴻門宴》帶來的直接影響還有:劉邦開創了史上“布衣天子”的局面,結束了封建君主主義思想。
劉邦是什麼人
劉邦是漢王朝政權的開創者,為中國的統一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黎明扮演的劉邦劇照
劉邦出身農户,在起義之前只是一個小混混,因為一副好面相而娶到了貌美如花,比自己小了十五歲的呂雉。只是在他結婚之前就已經和一女子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齊王。
在秦末的時候,劉邦只是一個泗水亭長,醉酒誤放犯人而亡命於芒碭山,也就有了關於劉邦斬蛇起義的傳説,劉邦的身份也就被傳得十分神秘,因而追隨他的人也就日益增多。終於劉邦在沛縣起義。
劉邦憑着自身的智謀和知人善用的能力,他的身邊聚集了大批的賢才良將,追隨其左右為其籌謀劃策,這也是他能夠奪得天下的最主要因素。
劉邦與項羽本是結拜兄弟,後因彼此對奪得天下的野心和抱負,逐漸生出嫌隙,也曾多次交鋒,多有勝敗。本來劉邦的實力是不及項羽的,但是劉邦得民心又有賢能之士相助,最終反敗為勝。在楚漢之爭中,大破楚軍,逼死了項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劉邦稱帝后,冷落皇后呂雉,專寵戚夫人,幾度想要易儲,多虧了朝中大臣的反對和呂后的智謀,才能打消劉邦的念頭。只是等劉邦病逝,呂后執掌大權,戚夫人與他的兒子也都被呂后所害。
劉邦稱帝八年後病逝,被葬於長陵。劉邦是西漢的首位皇帝,在中國的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劉邦典故
劉邦作為一個從基層走出來的皇帝,在謀天下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事,從而得出了不少典故。這些典故也是一些成語的出處,如約法三章、高陽酒徒、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一敗塗地、一決雌雄,現在人們也經常會引用這些成語。
劉邦典故約法三章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兩個典故均出自鴻門宴的故事中。秦末公元前208年,正值楚漢對峙時期,項羽帶着四十萬的兵馬向咸陽方向進發,受到劉邦手下的阻攔,於是就駐紮在鴻門,范增就進言殺了劉邦,並謀劃了一番。劉邦應邀到鴻門赴宴,宴會中,范增派了項莊舞劍,表面上是來助酒興,其實就是來劉邦的。這時候項伯也來舞劍,並時時維護劉邦。張良找來了樊噲,就以上廁所的理由離開宴會跟樊噲商量出逃的辦法,樊噲就説:“現在對方是砧板上的刀,我們就是魚肉,要怎麼逃?”不過劉邦最終還是逃走了。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同樣發生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率先進駐了咸陽,但是項羽勢力大,他就出讓了咸陽,駐紮到漢中。章邯軍隊在漢中附近,為了避免章邯進犯,放鬆項羽的警惕,劉邦聽從張良的計謀,把進出的棧道燒燬了,並在漢中養精蓄鋭。後來劉邦派韓信攻打項羽,韓信少部分兵馬假裝修建棧道,章邯和項羽也看到就放鬆了戒備,殊不知主力兵馬走小道到達陳倉。韓信就這樣輕鬆佔領了咸陽和關中。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的功臣將領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於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
劉邦影視劇照
劉邦上位後,便開始殺害項羽舊部歸降於他的將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犧牲的功臣。
第二年,韓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貶官入獄,5年後,皇后仍舊心中不甚惶恐,遂將其騙至長樂宮殺害,且慘遭株連滿門抄斬。
此後,劉邦不斷殘害功臣賢將,唯恐其部下為異己叛變,令朝中人心惶惶,當年為其開國打天下的將士們四下尋活路,韓王信生怕自己也難保生命,索性投降於匈奴求一活路,誰知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同樣因恐懼降於匈奴的還有漢高祖的老鄉盧綰,二人患難與共,在劉邦逃亡時便陪同他直至稱帝,受封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無奈,最後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忠於劉,劉邦聽聞此事後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羣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
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倖免,於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
正是如此,在漢朝建立後,短短几年時間裏,當初生死追隨在劉邦身旁徵戰的功臣紛紛死在他的手下。
劉邦的後人
繼秦朝覆滅、楚漢之爭之後,出生平民的劉邦坐上了皇帝寶座,史稱漢高祖。此後四百年間都是大漢王朝的天下,而後漢朝一分東、西,西漢延續214年,王莽篡權。15年後,劉氏第九代劉秀登極重建漢朝,史稱東漢,延續196年。兩漢王朝共計統治四百餘載,劉氏皇族而今早已遍佈中華大地甚至遠及日本。劉姓也是如今中國一大姓氏,劉邦後裔也早已達到無法統計的人數。
李易祥飾演的劉邦劇照
劉邦作為漢朝開國皇帝據史書記載有皇子八人,劉邦採取分封治國的理念,隨即把子孫各自以地受封,這些受封為王的皇子們早早年紀便娶妻生子,廣納妃嬪,自然不會輕易斷了後代。據有關資料表明,兩漢四百年間,劉邦子孫共計18代,登上皇位的有28位君主,西漢214年間經過9代,傳到第4代,漢武帝的堂兄弟早已達數百人之多,整個西漢據統計的皇族就有8萬人。
在劉邦如此多後裔中,稱得上功成名就的子孫卻是寥寥可數。可是説起大漢王朝,自然不得不提漢武大帝劉徹。劉徹十六歲登基,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特別是文化領域,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漢武帝時期更是國土廣闊,國威遠揚,周邊各族紛紛俯首稱臣,更首開絲綢之路,漢朝經濟也是一派繁榮之象。漢武帝的事蹟更是被文學領域廣泛傳播,雖然其中不乏過度褒揚之處或是過度貶低之詞,但是作為劉邦後代中最為眾人所知的一人,漢武帝確實不易。
再説東漢王朝,不得不提其創建者劉秀。劉秀帥3000綠林軍北攻昆陽,一舉擊潰王莽軍隊主力40萬人,“昆陽大捷”無疑為其奪回劉氏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秀最終成立東漢,其軍事才能確實了得。
現如今早已不是帝國的天下,劉邦後代也都成了平民百姓,更有流落東瀛現如今成了日本人,往事不再議,誰又關心誰是誰的後裔,但無疑劉邦和劉邦的後裔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族派系。
劉邦為何殺韓信
韓信是與蕭何、張良一起並稱為“漢三傑”,甚至韓信是其中之首。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韓信的功勞是沒有人能比的。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一位非常好的統帥兼謀臣。那麼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為何殺韓信呢?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
這其實也並不完全是劉邦的錯,反而有點是韓信自己作死。第一,當初劉邦的軍隊在滎陽被想與的軍隊圍困,萬般無奈之下,派人去給韓信送信,讓他前來營救。劉邦那邊已經是急死了,但是韓信一點都不急,還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表面上對劉邦説是為了整理事務的時候方便一些,其實就是藉機要挾。劉邦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但是漸漸地恢復了理智。直接封韓信為“齊王”,把假都去掉了。韓信非常開心,馬上帶兵過來解圍,不過在劉邦的心裏已經為他記上了一筆。
第二,依然是劉邦與項羽決戰時,韓信的兵馬遲遲不肯現身,導致劉邦一直輸。後來劉邦沒有辦法,只能像之前的那樣,再次向韓信許了好處。得到好處的韓信,立刻就發兵,前往相助劉邦滅楚。這一點劉邦肯定也是記在心裏的。
第三,韓信本來是項羽的人,他是叛變過來的。這種叛變的人,新主子一般都不會對他有太多的信任,更何況劉邦這樣的一個生性多疑的人。在劉邦順利登基之後,自然要算從前的舊賬,於是首當其衝的就是殺了韓信,這個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