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的兒子名叫列昂尼德赫魯曉夫,出生於1919年,是赫魯曉夫和第一任妻子的兒子。四歲時,其母葉芙羅西尼亞去世,他是被赫魯曉夫後來的妻子尼娜養大的。這樣的童年經歷,讓列昂尼德從小顯得桀驁不馴,放浪不羈。他不願意被他人控制和約束,在規矩和紀律面前散漫任性。
12歲時,列昂尼德偷出了父親的一把手槍,嚷嚷着要到非洲去獵虎。幸虧姐姐及時發現,後母才繳了他的手槍,把他關入了房間裏。
列昂尼德18歲畢業於民航飛行員學校,擔任了飛行教官。1940年加入蘇聯空軍,在多次執行任務中,表現優異。但性格張揚,經常因酗酒而頂撞上司,數次遭致長官的訓斥。
赫魯曉夫就任烏克蘭第一書記時,列昂尼德還曾和當地匪徒相互勾結,被現場抓獲。在短暫羈押後,他被無罪釋放。
蘇聯衞國戰爭爆發後,列昂尼德已經成長為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多次駕駛殲擊機投入到了保家衞國的戰鬥中。1941年7月,列昂尼德在一次戰鬥中,飛機被多處擊中,在來不及放下起落架的情況下,被迫降落,摔斷了一隻腿。
其後,列昂尼德被安置在古比雪夫的一家醫院裏接受治療。醫生曾建議他截肢,但作為飛行員的列昂尼德,渴望重返藍天,拒絕了醫生的要求。經過一年的治療,列昂尼德終於恢復了健康,準備着隨時重返前線,投入戰鬥。
也就在這一年中,列昂尼德的身上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為了褒獎他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1941年11月,蘇聯政府授予他一枚“紅旗勳章”。
二是發生了“槍靶事件”。1941年底,正在醫院養傷的列昂尼德參加一次軍人集會時,和戰友們把盞狂歡。因列昂尼德的槍法在戰友中久負盛名,有人乘機想見識一下。於是他們找來一個水兵,頭頂伏特加酒瓶,讓列昂尼德用手槍將酒瓶擊落。
列昂尼德第一次拔槍射擊後,打掉了瓶塞,但大夥認為是運氣使然,執意要求他擊中瓶身。無奈的列昂尼德再次射擊,但遺憾的是,瓶子沒打掉,卻打中了那個水兵的眉心。
這一事件,讓赫魯曉夫父子處在了風口浪尖上。列昂尼德被再次羈押,後被釋放,讓他到前線去立功贖罪。(另一種説法是赫魯曉夫在懇求了斯大林後,列昂尼德的罪行才得到赦免。)
1943年3月11日,列昂尼德執行了他的最後一次戰鬥。他和長機駕駛員扎莫林一起攔截兩架德國戰機,扎莫林主動發起了進攻,列昂尼德負責掩護。在扎莫林擊落了其中一架敵機後,發現另一架敵機正從列昂尼德的後面發動襲擊,扎莫林調轉機頭,衝向了這架敵機。此時,列昂尼德俯衝着飛向地面。
在扎莫林趕跑僅剩的一架敵機返回後,卻沒有發現列昂尼德的身影,他和戰機一起消失了。儘管他所在的航空部隊,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地毯式搜索,但列昂尼德仍然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關於列昂尼德的最終結局,數十年來有着兩種説法。
一是列昂尼德被敵機擊中後,機毀人亡,壯烈犧牲。
二是列昂尼德的戰機並未被擊中,而是駕駛着戰機迫降到了德軍陣地,成了德國人的俘虜。
其後,德國人獲知了他的真實身份,用他對斯大林進行要挾。斯大林異常惱火,派出克格勃特工把列昂尼德從德軍手裏綁了回來,下令處死。
赫魯曉夫在得知消息後,多次找到斯大林,懇求他饒恕兒子。但斯大林將這件事交由政治局討論。在會議上,謝爾巴科夫和貝利亞都贊成處決列昂尼德,斯大林最後説:“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兒子身上,作為父親,我會懷着深深的痛苦,接受這一公正的判決。”
於是,列昂尼德被秘密處決了。
那麼,列昂尼德真的是被斯大林所殺嗎?其實,這件事是有懷疑的。
其一,列昂尼德被綁回國不合常理。
要知道,衞國戰爭期間,被德國人俘虜的蘇聯紅軍成千上萬,其中還包括了斯大林自己的兒子雅可夫。如果克格勃特工無所不能,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戒備森嚴的德軍戰俘營中綁回列昂尼德,那為什麼不去營救雅科夫呢?難道雅科夫不比列昂尼德更有價值?
再説,在蘇聯相關衞國戰爭的資料中,從來沒看到過列昂尼德投敵的官方記載。即便在蘇聯解體後,也沒有看到隻言片語。相反,能看到的只是列昂尼德是英雄的記載,而列昂尼德叛逃的消息,更多出自於各種媒體的猜測。
其二,為兒子求情不符合赫魯曉夫的的身份。
既然列昂尼德已經背叛了蘇聯,那麼,處在斯大林政權核心的赫魯曉夫,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處境的。他不會為叛徒,去向斯大林求情。而且,按照斯大林一貫的強勢態度,他也不會為了列昂尼德的處置問題,召開政治局會議,這不符合斯大林的處事風格。而且,赫魯曉夫一直在巴結斯大林,他不會做出讓斯大林不痛快的事。
其三,德國人沒有俘虜列昂尼德的消息。
同樣是被俘,雅科夫就被德國人大肆渲染,而列昂尼德在德國人那裏,卻沒有絲毫消息。這隻能證實,德國人從未俘獲過列昂尼德。
其四,找到了列昂尼德的飛機殘骸和相關文件。
2003年,俄羅斯的一個太空研究機構,在當年列昂尼德失蹤的地方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證實和列昂尼德駕駛的飛機型號相同。同時找到了當年的目擊證人,證實當時確實有一架飛機墜毀。這位老人還在現場發現了殘缺不齊的軀體,同時提供了一些當時撿拾的文件。從文件中進一步證實,這架飛機應該就是列昂尼德的。
由此可以看出,列昂尼德應該並不是叛徒,也不是斯大林所殺。
(參考資料:《莫洛托夫密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