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算命法
在三國演義,諸葛亮不但用兵如神、料事如神,而且還能夠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雖説沒有這麼厲害,但是看人卻非常的準,會給人算命。
暮年諸葛亮
劉備第一次去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雖然劉備沒有見到諸葛亮的真容,但是諸葛亮卻偷偷的瞧見了劉備的模樣。諸葛亮一看劉備天庭飽滿,身材寬大,雙手過膝,一對丹鳳眼,大耳能招風,方方正正吞天口,就知道劉備肯定是真命天子。列位看官,中國文化中很早就有關於看相算命的法子,每一個學富五車的士子們基本上都學習過算命法,即使不精,但是也能夠算的八九不離十了。諸葛亮天資聰穎一目十行,在讀書的時候尤其喜歡奇門遁甲之術,因此對於算命大法,他學習的尤為精。之所以諸葛亮在劉備第一次拜訪的時候就沒有去見劉備,就是為了在暗中觀察劉備相貌,利用平生所學算命法來看劉備是否能夠飛黃騰達。
諸葛亮第二次沒有接受劉備的拜訪,那也是為了運用算命法來觀察劉備。因為在中國算命法人為,一個人的面相以及命運是時時相連的,並非天生一成不變。如果做了好事,面相紋理就會出現非常細微的變化,命運也會隨之改變;壞事做多,那好運也會慢慢的轉向壞運氣的。
因此,諸葛亮連續兩次都假裝不在家而沒有接受劉備的拜見,就是在使用算命法給劉備算命。諸葛亮一旦確定劉備確是真命天子,在第三次馬上出迎劉備,接受邀請,出山輔佐劉備。
諸葛亮什麼時候出山
諸葛亮,公元一八一年出生,二三四年去世,漢族人,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書法家、文學家。我們對諸葛亮的瞭解,更多的是從《三國演義》中,《三國演義》將諸葛亮的形象過於的神化,但是,其實主要來講,諸葛亮還是十分優秀的。
諸葛亮劇照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輔佐劉備之前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他結交了幾個好友,與隴田之下,彈彈琴、吟吟詩,交流交流學習心得,表面上是不諳世事的,但其實,諸葛亮在年輕的時候便是優秀的軍事人才,諸葛亮雖在朝廷之外,但是,諸葛亮能夠清楚的審時度勢,並且,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全面的思考問題,所以,那個時候的諸葛亮,便被廣泛的招攬人才的劉備發現,劉備也三次登上隆中,為請諸葛亮出山,最後,諸葛亮也因為劉備的誠意而被打動,順利的出山,幫助諸葛亮,時年,二十七歲。
諸葛亮在出山後,一直幫助劉備,首先,諸葛亮精準的分析了當時的政治格局,明確了蜀漢的根據地、內政、軍事、外交等相關事宜,其次,諸葛亮將之前的分析很快的就在實踐中顯示出來,諸葛亮勇敢果斷,文能出謀劃策,武能領軍打仗,可謂是立下汗馬功勞,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盡心盡力的幫助劉後主劉禪,多次上表,表達自己的忠誠之心,最後,諸葛亮也為了光伏漢室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幾齣祁山
諸葛亮出祁山出自於羅貫中的著名小説三國演義,這個情節在小説的後半部中稱得上是最出彩的一個環節。其內容是諸葛亮心繫光復漢室,為了打敗曹魏,因此前前後後六次北伐,出兵祁山。祁山當時地段屬於曹魏的雍州,天水郡的西縣,就是現在的甘肅省禮縣東北。
諸葛亮劇照
第一次出祁山諸葛亮打敗的是魏國的附馬爺夏侯楙,並且成功奪取三郡(天水,南安,安定),接着兵臨祁山的時候又成功擊退了魏軍;但後來馬謖街在亭卻戰敗了,被逼着退到漢中,剛剛贏得的三郡全都失去了。
諸葛亮出祁山中的第二次是攻打陳倉,一開始戰勝曹真,但後來糧食不足導致退兵。第三次諸葛亮突襲陳倉然後再到倉山,原本是連連打敗司馬懿,但因為身子發病於是只好退兵。第四次,魏國命司馬懿曹真分別為正副都督,諸葛亮兵分兩路反擊,司馬懿設計誣陷諸葛亮要謀反,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好退兵。
第五次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打敗司馬懿,但李嚴由於糧草不足欺騙諸葛亮説吳國也要攻蜀,令諸葛亮退兵,諸葛亮在退兵中射死一名魏國大將,張合。第六次,諸葛亮分兵五路進攻,又一次的攻打祁山,魏軍見狀詐降,諸葛亮將計就計,打敗敵軍,接着燒了上方谷贏取渭南。司馬懿死守,諸葛亮在五丈原拼命屯兵,遺憾的是沒過多久,就疾病纏身去世了。
真實的諸葛亮
西方有句名諺流傳至今:真相是時間的女兒。歷史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會模糊它原本的面貌,而後人,只能從史學家記錄中有跡可考的隻言片語探尋,口耳相傳間,難免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人為的杜撰。
諸葛亮雕像
《三國演義》的故事中所塑造的諸葛亮的形象也難於免俗,羅貫中其人,懷揣着一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心,描繪出了他心目中的孔明先生,而每個人看東西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作者眼中本來已經“神魔化”的諸葛亮在千千萬萬讀者的心目中又有了千奇百怪的姿態,他才高八斗,滿腹經綸,不戰而屈人之兵,似乎沒有他攻克不了的難題。但慶幸的是,歷史總歸是要回歸它本來的面貌,世上沒有萬全之事,當然也就不存在完美之人,孔明先生的真實面貌,是一個智謀高於常人之上的謀士,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
文學形象中,諸葛亮未出南陽便聲名鵲起,於是劉備慕名而來,三顧山間茅屋方請得諸葛先生出生匡扶大業,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三國志》中,諸葛亮未出山之時,除卻其出生琅琊諸葛氏這一先天的優勢以外,他只是一介布衣,投入劉備旗下也是諸葛亮主動請纓的,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君子當竭力輔佐賢主以盡其志,想來這才符合歷史的走向和人間之常情。
火燒赤壁,空城絕計,木牛流馬……諸葛亮是當得起“奇才”二字的,只不過奇才也是常人,也會犯常人犯的錯誤,有些人力無法抵抗的事他也無可奈何,因而才會識人不淑失了街亭,才會迴天乏力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東征西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忙於政務,疏於管教自己的兒子。因此在生命垂危的時候,諸葛亮寫了一封家書——誡子書,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堅持高潔的志向,勤勤懇懇,修身立志。
諸葛亮劇照
誡子書開篇就説要讓自己的兒子如何堅守自己的志向,保持良好的品行。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就需要好好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如何堅持自己的志向。只有通過不斷的堅持學習,才能夠學業有成。少年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當年華逝去,還住在小房子裏面的時候,後悔也就來不及了。
縱觀誡子書全文,通篇不過二百字。但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拳拳之心,盡顯於紙面。諸葛亮的誡子書,完完全全是建立在功利主義的思想上的。這並不能苛求諸葛亮,因為作為一位父親,誰人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身居高位,夜居大房高屋呢。因此在誡子書中,再也沒有那種通篇豪言壯語的氣魄,再也沒有山河破碎的悲哀,只剩下一個父親對於自己兒子最真切的愛。
在現代,很多父親應該學習誡子書。因為通過誡子書,不但能夠讓自己成長,而且還能夠學會子女問題上的採取的立場。很多父母看待自己的子女就是一項投資,所以對自己子女寄予過高的期望,當子女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時候,就呼天號地,痛苦至極,這是非常不對的。
事後諸葛亮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們常常用這樣的句子讚譽那些眾人眼中能夠做到“未卜先知”的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例,無論在治國理政輔佐君王上,還是軍事戰略指揮中,諸葛亮往往能夠一針見血,未雨綢繆。
諸葛亮銅像
相反的,“事後諸葛亮”一直以來都是承載着負面評價的,它往往用來指代那些事前毫無建樹和意見,待事情解決之後高談闊論紙上談兵之人。凡事並無絕對,事實也並非盡然,能成為像諸葛孔明那樣料敵以先的人固然令人驚喜,但試問世間能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後諸葛亮其實也並非不可取。
古語有云,觀棋不語之人才堪當真正的君子。這觀棋之人,雖然盡數把握住了局勢,但是他並沒有插足,而是站在一邊冷靜的分析,這並非置身事外,而是適當的做壁上觀,而恰巧因為這種疏離感,讓人能夠更加客觀理智的對所有的情況進行分析,一盤棋局結束之後,知道對局二人優缺點的,並不是下棋者本人,而是站在旁邊觀棋的人,而誰又能説,這觀棋之人就不是“事後諸葛”?
由此看來,這事後諸葛亮也是有優劣之分的,一個人不談意見,不説看法,其實有三種可能,一是他肚裏卻無墨水,無能為力,只能等事情結束之後才能理清脈絡進行分析,二是他胸中有溝壑,只是藏拙或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對大局的考慮閉口不言,三是此人根本沒有動腦思考。三種之中,一者謹慎,不失為善於總結之人,二者理智,是睿智豁達之人,只有這第三者,才真真是無可取之處。
這事後諸葛亮,也是借了諸葛先生的名號,並非人人都可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