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原作者還沒畫完就去世了那他的作品怎麼辦?
不知從何時開始,ACG 產業也變成了一個“高危行業”。今年伊始,災星似乎就來到了各位創作者頭上。前不久,台灣著名歷史題材漫畫家鄭問先生與世長辭。創作了《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等經典作品的他本打算藉着漫畫版《清明上河圖》重出江湖,卻沒能堅持到清明時節,命運如此的捉弄令人啞然。
同樣是在不久前,輕小説作家佐藤大輔也因病去世,而其負責原作的漫畫《學園默示錄》尚未完結。本作曾被改編成同名動畫,作為一個“美少女打殭屍”的故事自然是血腥暴力與色情福利齊飛,洋溢的 B 級片氣息吸引了不少愛好者。此番噩耗也為本作的未來打上了問號。
實際上,在數量眾多的“有生之年”系列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由於作者猝然離世而無法畫下句號的。就讓我們趁着這清明時節,來盤點一下這些充滿遺憾的作品,和它們的不同結局吧。
永遠的遺憾
如果説《學園默示錄》依舊可算是前途未卜,更多的作品則已經註定成為永遠的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漫畫之神”手冢治虫的不朽名作《火之鳥》。
本作以傳説中的“火之鳥”——鳳凰的見聞為線索,在二十一年間用十二個章節描繪了從遠古到未來,從地球到宇宙,不同時空不同尺度下的人類生活,藉此探討生死、命運和道德等諸多宏大主題。就在本作正要邁入作為完結,想必也會是高潮的現代篇時,手冢卻因為過度勞累而撒手人寰,留給讀者無盡的惋惜與遐想。
同樣的在關鍵劇情處戛然而止的,還有經典校園愛情電視劇《惡作劇之吻》的原作漫畫《一吻定情》。作者多田燻聲稱,本作戀愛細節的靈感大多來自與丈夫相識相戀的經歷,堪稱戲裏戲外都喂得一手好狗糧。但她本人卻於 1999 年罹患腦溢血辭世,漫畫因此永遠停留在了女主琴子得知自己懷孕而驚詫不已這甜蜜又驚喜的瞬間,兩相對比之下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比這些在輝煌處落幕的經典更令人心痛的則是佳作的早夭。《聖魔之血》是吉田直所著的巴洛克風格、吸血鬼題材的奇幻小説,分為短篇故事集 R.A.M(Rage Against the Moons)和長篇連載 R.O.M(Reborn on the Mars)兩個系列。前者一共出版了 6 部,而後者在作者病逝前只寫到第七章的序章部分。從日後披露的設定集《神學大全》來看,這些故事在作者規劃的宏大舞台中也只是序幕,僅僅如此就已經憑藉其恢弘的格局、浪漫的風格、豐富而各具特色的人物征服了無數讀者。作者的英年早逝,在他巨大野心的襯托之下,顯得愈加沉痛。
從《豹頭王傳説》到《風之聖痕》再到《造夢機器》……相信無論哪個時代的觀眾心中都有這樣一部充盈着不捨的遺憾之作吧。
但是慢着,讓我們暫停這種感傷——在充斥着“愛”、“奇蹟”與“魔法”的 ACG 世界裏,作者去世這道似乎無法逾越的鴻溝也是可以填平的。
微妙的續寫
今年 2 月,經典輕小説《零之使魔》第二十二卷,也是完結篇正式發售,只是這次發售有點奇特:原作者山口升早在 2013 年就因癌症病逝,去世時本作只寫到二十卷,那這最後兩卷又是從何而來?
原來,是本作所屬的角川出版社在 2015 年宣佈,山口老師去世前留下了關於結局的大綱,因此得以通過找人代寫的方式將這部作品完成。最終兩卷分別於 16 年與 17 年的二月發售,也算圓了眾多讀者的遺憾。
才人和路易斯遲到許久的 HE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卷的作者名字仍然寫的是山口升,出版方聲稱是為了尊重老師的遺願,和讀者的觀感。遺憾的是,代寫部分的口碑不佳,被不少讀者認為和原作存在差距。而這位“日本高鶚”的真實身份也一度成為了讀者當中的話題。
但不是所有作者都有機會留下如此縝密的安排。因創作了《虐殺器官》、《和諧》而備受期待,卻因肺癌不幸早逝的科幻作家伊藤計劃,身後只留下了約 30 張未完成的遺稿。其中已完成了序章的《屍者的帝國》在經家人同意後,由其好友,同樣是知名科幻作家的圓城塔續寫完成,名義上則是兩人合著。
有時,這種續作甚至可能與原作者的規劃相距甚遠。美國天才動畫師 Monty Oum(MO)一手打造了日式網絡動畫 RWBY 系列,本人卻在動畫前兩季完成後不幸於 2015 年因過敏反應逝世。他所屬的工作室決定將這一系列繼續下去。但在經歷了導演更換,以及工作室製作人員變動後,在 16 年 10 月播出的第四季中,MO 的動作、分鏡等個人特色已然消失殆盡,對於喜歡他的粉絲而言實在是一大憾事。
以上幾部作品“續寫”的方式不同,效果也有好有壞,但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失去了原作的靈魂”這樣的評價。誠然,由他人補完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作品粉絲在劇情方面的遺憾,但代寫者和原作者筆力的差距,或是風格的差異,又往往令觀眾們產生 “狗尾續貂”之感。
永不消逝的經典
當然,也不是所有由他人延續的作品都是費力不討好。日本國民級超長篇動畫《海螺小姐》是吉尼斯認證的“播放時間跨度最長的電視動畫片”。本作漫畫原作早已於 1974 年完結,而作者長谷川町子女士也於 1992 年去世。但動畫卻從 1969 年播放至今,一直保持着高收視率,可以説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種現象的產生固然有時代背景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另一方面本作家庭日常生活劇的形式和主題,也為後繼者們創造了極大的便利。畢竟,這類作品中沒有所謂的“主線”,描繪的是不變的角色們在變化的社會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劇情和製作方面更加註重的是體現時代感,對當下的社會現實的反映,也因此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常看常新。只要製作方願意,相信這部作品還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而題材、形式都與之類似的《哆啦 A 夢》、《蠟筆小新》兩部動畫,在原作者去世後也都採用了相同的處理方式,分別以“藤子 F 不二雄工作室”和“臼井儀人工作室”的名義繼續發表作品。而後者更是推出了由臼井儀人助手執筆,名為《新蠟筆小新》的漫畫新作,繼承和發揚的野心可見一斑。
誠然,在原作者過世後,這些國民級作品系列的新作也會面臨諸如“水準下降”、“不再深刻”之類的不滿,但更多的還是對經典角色能夠延續熒幕生命的感激和欣慰之情。歸根究底,是這些偉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已然掙脱了作者本人的控制,飛入了萬千觀眾的心中,獲得了真正的永生。
不難看出,作者的離世並不是其作品的終結;這些遺作反而通過各種方式,展示和延續了創作者的生命。作品真正的死亡,是在它徹底被人遺忘之時,而今時今日的回顧,則是對那些優秀的作者們最好的緬懷方式。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各位讀者若是對其中某部作品有同樣的喜愛與懷念,或是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珍愛之作,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