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秦始皇玉璽最後淪落到哪裏 秦始皇活了多少歲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秦始皇玉璽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皇帝”一名也是他所首創。為了保證皇權至高無上的尊貴,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皇帝自稱“朕”、不能提皇帝名字等,其中一件就是為自己只做了玉璽,被稱為秦始皇玉璽。因為它之後被歷代皇帝相傳,所以就叫傳國玉璽。

秦始皇玉璽圖片

據説秦始皇玉璽是取材於和氏璧,就是藺相如完璧歸趙的那塊和氏璧,它不是一般人認為的佩玉,應該只是一塊未雕琢的璞玉,後來秦國滅趙國得到了它。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也就是説玉璽四周邊長各四寸,上面有五條龍交纏在一起,形式很有皇家的氣勢,而八個字時丞相李斯所寫,象徵的是皇權神授,所以皇帝就是天子。

秦始皇玉璽象徵着皇權,得之代表可稱帝可得天下,失之代表皇帝氣數已盡要王國,如果哪位皇帝沒有這塊玉璽,就會被人看不起,嘲笑是“白版皇帝”。因此,後世的歷代皇帝和野心家都對此爭奪不斷,玉璽也因此多次易主甚至遺失。秦始皇就曾經把它不小心丟進了洞庭湖,之後被找到後也是各種換來換去,直到它徹底失蹤。比較出名的故事有,王莽時期玉璽被太后扔在地上摔壞了一角是用黃金補上的;東漢末年,玉璽被偷出皇宮,孫堅在井裏找到後又被袁術奪去稱帝。

秦始皇是哪裏人

秦始皇為趙國邯鄲歌妓趙姬所出之子,為秦莊襄王的兒子,秦始皇於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趙國的首都邯鄲城,也就是現如今的河北邯鄲之地,而秦始皇的父親乃為秦莊襄王,其首都遷至咸陽,也就是説秦始皇的執政地點為為現今的陝西省咸陽。

秦始皇圖片

秦始皇出生時,其父依舊為趙秦兩國交好的人質在趙國生活,而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其父方得重回秦國,從不受寵的王子成為秦國的繼承人,為秦莊襄王,而秦始皇便成為秦國的繼承人,遂隨同其父遷居秦國。

秦始皇執政首都為咸陽城,其出生地為邯鄲,而他卻將陵墓修建在遠離咸陽的驪山之阿,有學者認為,秦始皇之所以選在這個地方是因為秦始皇生前生活奢侈,宮殿修建的輝煌大氣,就算是出遊也甚是勞師動眾,因此十分偏愛厚葬,而驪山之處,風景秀麗且聲譽甚好,遂擇此處。

而卻有其他的説法便是根據當時的禮制決定的,也受“依山造陵”的觀念影響,方擇此處為陵墓之地。且説秦始皇的皇陵坐西向東,格局十分獨特,遂有其欲親臨東方仙境之願不得實現,便基於此以達到自己引渡至天國的願望。

基於這些傳言,不過是後世人們猜測得出的,並無實際記載。遂有眾多關於秦始皇的傳説,我們只能將它們如傳奇故事一樣待之,並無法得到考證。

秦始皇活了多少歲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秦朝成為第一個皇帝但卻沒有安逸享樂,而是親率兵隊南征北伐為擴張疆域而戰鬥,但可惜的是還未等到將中國版圖進一步的擴張便逝世,享年四十九歲。

張豐毅飾演的秦始皇劇照

秦始皇十三歲的時候便繼承秦國王位,成為秦王,但礙於年幼由呂不韋執政,在秦始皇滿二十一歲的時候一舉殲滅叛臣,逼死呂不韋,此時得以真正掌握朝政大權,遂開始十年的統一戰爭,在他三十九歲的時候稱帝建立秦朝。

而關於秦始皇的死因眾説紛紜,一種是認為秦始皇是病死的,另一種則認為他是被人害死的,孰是孰非,至今也無法得到證實。

且説秦始皇年自幼體弱,且為人剛愎自用,親政後諸事身體力行,工作給他帶來高強度的勞累,加上他外出巡遊時為夏季,天熱本易引發疾病,致使他的途中病逝。而傳説秦始皇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曾寫遺書給長子扶蘇使其奉命送葬,但還未將信發出去便逝世。

關於秦始皇的疾病,並無法考證,有人説是他得了癲癇,而郭沫若曾據史載描寫了秦始皇死時的症狀,而他在車內病逝一段時間方被李斯等人察覺。

關於;另一種説法則認為是趙高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秦始皇的幼子胡亥聯合將秦始皇謀害,為的是趙高曾與蒙恬一族有仇,不想秦始皇傳位給扶蘇(扶蘇與蒙恬關係較好),遂謀害秦始皇,改擁立胡亥為帝,逼死扶蘇。


秦始皇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初,朝政不穩,在位時期社會動盪不安,為了能更好的鞏固朝政,安定天下,便開始改革政策,而秦始皇的統一文字政策是他在文化上控制天下的一大重要舉措。

秦始皇雕像

六國所使用的文字和語言都有很大的不同,區域存在的差異使得各方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存在很大的落差,大大妨礙了各方的文化和經濟的交流,也妨礙了中央下達的指令執行的效率,於是秦始皇便下令將文字進行整理統一。

於是當朝宰相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開始整理文字,當時文字差異帶來的混亂之大,文字的混亂和為鞏固統一的前提下,要使文字統一方能使政令統一。遂只能將六國文字全都廢除,制定一個統一的文字標準,當時李斯以秦國流行的大篆為基礎再吸收其他地方通行的文筆簡單的特點進行優化,創造出形體圓而整齊較簡單的新文字,為“秦篆”,史稱“小篆”。

秦始皇便以小篆來統一規劃全國的文字,以此來達到統一的效果,而當時有一個犯人為程邈發現小篆十分難寫,便發明了另一種文字來代替它,因此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命此字體為“隸書”,此寫法大大提高了書寫效率。

秦始皇統一文字,大大加強了思想上的統一,彌補了各方方言不通的障礙,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載體,在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由於小篆過於華麗不簡便,遂壽命很短。

秦始皇修長城

秦始皇統一後,對秦國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的匈奴,雖為了解決這個威脅,秦始皇曾親率兵隊北伐匈奴,但是卻不能解除匈奴對秦朝的威脅,為了保護北方邊界的百姓和保障中原的安全,遂下令修築萬里長城,以抵禦外敵。

萬里長城圖片

秦始皇修建長城不止是為了抵禦外敵,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分裂復辟,便要加強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交通和聯繫,因此需修建道路,加上當時因常年戰爭,農業的各設備均受到破壞,因此要大力修復河道,加快農業生產的恢復。

而因為修建長城也給百姓加強了徭役之苦和苛令之責,為了加快長城的修建便要投入很多勞力,因此連家中的婦孺也被迫參與長城修建,這樣導致眾百姓在這樣的勞役中喪失生命,而且對他們的苛責十分嚴厲,使用“連坐”之役刑,百姓一時之間叫苦連天。

據史學家們考證,長城並不是秦始皇開創的,秦始皇是在秦、趙、燕三國北邊原有的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而形成,只是將現有的三處長城相連,將它們聯貫為一,成為抵禦之牆,也進一步減少了防禦的士兵。

秦始皇修建的長城西起甘肅省岷縣,北至臨洮縣,再經定西縣南境東北至寧夏。秦始皇在修建長城的過程中將戰國時期各諸侯為割據所建的長城全部拆除,而雖在秦統一之前各分裂國有過長城的建築,但長度均不大,只有秦始皇修建的長城達萬里故有“萬里長城”之名。

秦始皇資料

秦始皇被譽為我國從古至今的“千古一帝”,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的奠定者,他的功績不僅體現在統一了混亂已久的天下也體現在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而他的“焚書坑儒”之策也使其不斷遭受到儒家的批評。

秦始皇圖片

諸侯之間戰爭不斷,中國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態,吞併小國強大自我便是諸侯國之間的戰爭目標,而秦國崇尚法家思想便是集中權力於君主一人,加上其統治有力,也有地理優勢,很快秦國勢力便得到壯大。於是在秦始皇出生時,秦國便是第一大諸侯國,為秦始皇成功吞併六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公元前246年,十三歲的秦始皇即位,於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平定內亂實行親政,推行統一策略。

公元前236年至前221年,秦始皇花了十餘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結束了諸侯專政的時代。

於是他開創了帝制,開始他為秦始皇專政統一的時代。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繼續執行商鞅變法麼,使有軍功的平民也能授予土地和爵位,命令百姓報其實際田地以此徵收賦税。其重農抑商的政策很大的推動了農業生產。

秦始皇為了鞏固朝權便廢除了原有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使中央集權且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輔佐帝王。而且為了嚴格管理官吏,制定眾多嚴厲處罰的法令,也很好的提升了官員辦事效率。

秦始皇除了政治體制改革還在其他方面採取措施鞏固統治,一是修建長城二是修建官道,還統一了混亂的度量制度和貨幣、文字,大大促進各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