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學成果如何輻射更廣範圍】2021年,由教育部基教司發起,近百項來自實踐一線的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將在中國教育學會的指導下在全國60個示範區推廣。這項全新實踐將成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以優秀成果驅動的教學變革和教研機制創新。但是,來自基層的成功經驗與研究成果,如何轉換成為更大範圍、更為持久的有效課堂實踐,歷來都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難題。 所謂教學成果,在我看來,就是教育工作者針對教育工作中的真實問題,通過長期實踐探索或實驗,並藉助深入研究取得的具有實效性和普適價值的教育理念、實踐方法與保障機制等方面的理性認識。例如陶行知的“曉莊教育”、陳鶴琴的“活教育”、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路易·艾黎的“培黎學校”、李吉林的“情境教學”、吳正憲的“兒童數學”等經驗及其成果,都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座標系中熠熠生輝的燦爛羣星。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創新探索與研究成果大都因為缺乏有效推廣和傳承,尚未成為引領和推進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究其原因,成功的教學實踐以及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往往缺乏基層普遍實踐所需要的實踐要素、教學流程、操作方法、評價指標和條件保障等,更沒有教師實現教學變革所需要的專業支持和能力建設服務。(張鐵道)詳情鏈接 優秀教學成果如何輻射更廣範圍 教育新資訊 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