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太平天國高級將領,清朝為何沒有殺掉降將韋俊態度決定命運
有戰爭就會有犧牲,有戰爭也會有投降,被尊為“武聖”的關羽,也曾投降過曹操。
太平天國組織也有很多人投降清廷,而且都是太平軍的高級將領。不過同樣是投降,結局卻各不相同。
投降大清的高級將領有三個,一個是翼王石達開,一個是忠王李秀成,一個是右軍主將韋俊。
雖然同時投降大清,但是待遇卻截然不同,翼王石達開被處以極刑,千刀萬剮;忠王李秀成雖然被殺,卻得以全屍;韋俊的結局最好,不但沒有被殺,反而得到優待,得以善終。
那麼,清廷為什麼對韋俊網開一面,沒有殺他?主要是他們投降的時機和情節不同。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為了自保,率軍出走,到大渡河陷入清軍包圍,經過談判之後,石達開以允許部下保留武器為條件,帶着兒子向清軍投降。
但是清軍背信棄義,伏擊了石達開的殘部。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受審後被處以極刑。
李秀成投降時在天京失守,自己走投無路被村民舉報被俘後,向曾國藩悔過,希望寬大處理,結果被曾國藩殺掉。
韋俊跟石達開和李秀成一樣,也是太平軍高級將領,投降清軍之後,卻被善待。其主要原因有三個:
主動投降、時機正好
石達開是陷入重圍後,走投無路才降,情非得已。
李秀成更是被俘後變節投敵,出於無奈。
而韋俊投降清廷是主動投降。
韋俊跟石達開、李秀成一樣是都是廣西人,都是太平天國重要將領。
1856年,太平天國高層因為權力爭鬥發生內訌,洪秀全藉助韋昌輝之手除掉了東王楊秀清,接着嫁禍於韋昌輝,將韋昌輝五馬分屍。
因為依照洪秀全多疑的性格,除掉韋俊是遲早的事。
洪秀全殺了韋昌輝,對其弟弟絕對不會放心,只能趁機殺掉以絕後患。
所以在韋俊獨守武昌孤城的時候,洪秀全選擇了見死不救,他要借刀殺人。
史載胡林翼曾"射書入武昌、漢陽城,勸賊歸降被拒"。
1856年12月,韋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開城門殺出重圍,決心渡江投靠李秀成,但是陳玉成跟李秀成一向不和,自然攔住其去路。
於是韋俊、陳玉成也開始同室操戈。史載韋陳二人"彼此忿爭,於和州地界兩相殺戮"。
石達開投降的時候,太平軍已經走向末路;李秀成投降的時候,太平軍已經滅亡。
所以他們二人對清廷來説,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殺了能以儆效尤。
而韋俊投降的時候,太平軍雖然已經危機四伏,頹勢顯現,但困獸猶鬥、迴光返照,陳玉成、李秀成把湘軍和清軍一度打得焦頭爛額,勝負還沒有見分曉。
1858年的三河鎮之戰,湘軍精鋭李續賓部被全殲,曾國藩胞弟曾國華也在此次戰鬥中戰死。
所以善待韋俊,能招攬人心,起到表率作用,讓太平軍將領紛紛效仿,"棄暗投明",拉攏分化太平軍,加速其失敗。
誠心投降、沒有套路
石達開是在無奈情況下投降,而且投降不徹底,比如要求自己的三千部下保留武器,這分明就是“居心叵測”,保留革命火種,清廷豈能容他。
韋俊投降得非常乾脆,沒有拖泥帶水、瞻前顧後,也沒有任何叫人不放心的條件和套路。
地盤廣大、兵力眾多
雖然韋俊沒有被封王,但其部下戰鬥力很強,一度讓湘軍都頭疼不已。
而且韋俊手下數萬精兵,無論是實力和所轄地盤遠比其他的王都要大得多。
韋俊投降後,清廷封其為參將,駐守安徽池州,賞以豪宅美女,金銀珠寶。
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韋俊主動提出解甲歸田,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