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瑩在輔導學生
受訪者/供圖
“‘認真沙’來了,大家快坐好。”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逸夫小學二(5)班的學生們一邊小聲嘀咕着,一邊翻開課本。
他們口中的“認真沙”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沙瑩。
為什麼是“認真沙”呢?
原來,學生們根據沙瑩的特點和脾氣,共同商議出了這樣一個外號。
面對學生給予的這一特殊稱呼,沙瑩只是淡淡一笑説:“認真點準沒錯。”
今天,河南商報《出彩教育人》欄目走進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逸夫小學,認識一位工作認真、愛生如子的老師——沙瑩。
河南商報記者李志遠
做教師是一個“良心活”認真點準沒錯
在逸夫小學,提及沙瑩,很多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她很認真。
那麼,怎麼認真呢?
課堂上,她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不搞小動作;課間,她不允許學生追逐打鬧,大聲喧譁。倘若有學生違反規定,等待他們的便是來自沙瑩老師一對一的溝通。
除此之外,沙瑩還對學生的寫作格外關注,要求極嚴。
每天上課之前,沙瑩總是會查看每一名學生的作文。小到一個標點,大到一句表述,沙瑩都會指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修改意見。如果有學生寫得不好,錯誤較多,沙瑩則會直接讓其重寫。
正是因為這種認真負責的勁頭兒,久而久之,沙瑩所在班級的學生給她起了個外號叫“認真沙”。對於這個外號沙瑩沒有任何排斥,反而很樂意接受,“其實與其説是外號,倒不如説是‘愛稱’,是學生們對我工作的認可。”
在沙瑩看來,做教師是一個“良心活”,認真點準沒錯!
用真心關愛,幫孩子們畫出人生的燦爛畫卷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的這句話,是沙瑩在工作中始終貫徹的最高準則。她把最無私的愛奉獻給了自己深愛和深愛自己的學生們。
在沙瑩心中,她更喜歡用“孩子”來稱呼學生。“孩子們是純淨的白紙,教師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帶動他們。不僅傳授給他們知識,更要傳遞真善美和愛心,這樣才能幫助他們畫出人生的燦爛畫卷。”沙瑩説。
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只在從家到學校的適應上困難重重,在面對突然襲來的意外難題時也容易一蹶不振。
面對這種情況,沙瑩抱着一個簡單的信念:只要全心全意地關愛孩子們,用愛心去接觸,一定能收到成效。
有一年剛開學不久,一名學生因家中突發變故,變得萎靡不振、精神恍惚,學習成績也一降再降。沙瑩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一有時間就找她談心,給她講故事,更是在生活上幫助她。
漸漸地,笑容回到了孩子的臉上,孩子在學習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看到孩子的變化,沙瑩心裏也特別高興,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情人節禮物
在人們心中,情人節充滿着濃濃的愛意:它瀰漫着玫瑰花的芬芳,散發着巧克力的濃郁香味,演繹着燭光晚餐的温馨……而沙瑩老師卻感受過與眾不同的情人節魅力。
今年情人節當天下午,給學生們佈置完作業,她便向辦公室走去。
在嘈雜聲中,她聽到一個孩子焦急地叫着,“沙老師,等等我,等等我!”
她應聲扭過頭來,只見翔翔(化名)仰起臉,笑容燦爛地看着她。“孩子,有什麼事嗎?”她問。
翔翔沒有回答她,轉而低下頭在手中的環保袋裏摸索了片刻,稍顯羞澀地説:“沙老師,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邊説邊把手中的禮物遞給她。
“哇,好可愛呀!”一個手捧紅心的美羊羊造型的棒棒糖躺入她的手心。她打趣地問:“為什麼要送我這個呀?”
翔翔一本正經地説,“感謝你對我的幫助呀。”隨即又變得喃喃起來,“老師你不喜歡嗎?可這是我專門挑的。”
她感到翔翔的不安,微笑着拍拍翔翔的肩膀説:“你精心挑選的東西我很喜歡,謝謝你,謝謝你的棒棒糖,更謝謝你帶給我的好心情!”
他用手指撓着腦袋,連聲説着:“不用謝,不用謝!”
落日的餘暉下,她緊緊地攥着這根棒棒糖,心中洋溢着別樣的幸福。在她看來,這不僅是一個普通的棒棒糖,還是濃濃的師生情誼。
“孩子交給她,我們放心”
“把孩子交給沙老師,我們放心。”這是家長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金盃銀盃,不如家長的口碑。大家口耳相傳的這份信任背後,凝結着沙瑩的默默努力和付出。
教學相長,身為教師的沙瑩,從未停止學習。為了提高業務水平,她大量閲讀教育教學資料,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活動。為了讓學生善學、樂學,她根據學情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上,她通過故事、歌唱、朗讀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下,她主動學習各式各樣的教育理論,不斷結合時代、實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星光不負趕路人。每一分默默耕耘都沒有白費,最終收穫了豐碩的果實,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她曾獲河南省少先隊優質活動課一等獎、鄭州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師素養五項全能評比二等獎,多次獲管城回族區小學語文優質課一、二等獎。她所帶班級被評為鄭州市“文明班級”,還獲得了管城回族區“優秀中隊”、管城回族區“十佳完美教室”等榮譽。她本人也被評為鄭州市教育局優秀教師、鄭州市優秀班主任、管城回族區骨幹教師。
種種榮譽,沙瑩最看重的,還是家長的評價。
一句質樸的“放心”,讓她始終戒驕戒躁、勤懇奮進,她説:“要對得起家長的託付,把孩子教育好。”
作者:李志遠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