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我本身就是農村高中出身的,也許我當時上的高中相對好一些,只是以二本人數計數,但是比我們要差一些的高中則是把本科人數全部計算進去了,而很多家長只要是孩子考上了本科就是開心的,對別人説出來,也是很理直氣壯的:“我孩子上大學了。”
沒有在真正的農村生活過得人,其實真的無法瞭解對進入城市的渴望,更確切的説是擺脱貧窮的渴望。雖然現在流行打工,已經不再是永遠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對於城市我們還是會有很多格格不入的情況。會有自卑,會有膽怯,而考上本科,考上大學就是給了我們一個抬起頭平等對視説話的機會。或許我説的有些嚴重,但是有時卻真的是這樣。
網友二:
高中裏我們班就四個本科,都讀的二本,有個同學復讀了,第二年考上一本,現在出來是律師,在國企當法務,經常坐飛機出差,在省會買了車,房,朋友圈也上一個檔次的,不是大學老師,就是省會法院等部門,或者出國留學的,農村出來,改變自己命運。
我就混得差了,不過也有車有房,有穩定工作,不後悔努力讀書,大哥出來也考上警察,一家人全是跳出來了。所以農村孩子還是能讀書就多讀書,讀大學倒不用擔心沒錢,可以貸款,畢業自己還,打工,獎學金,助學金等,至少學一門技術。
網友三:
63%的農村學生沒有上高中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是反過來可以説,現在37%的農村孩子都上了高中,這已經是歷史性的高度了。但數據會説話的同時,數據也會掩蓋很多問題。比如説,上海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幾乎是強制性的淘汰掉了一半人,被迫去上技校、職高之類的學校,而放棄了繼續走高等教育這條路的機會。
所以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考一個大學並不容易,考上本科就意味着以後能在城市成為白領,不用臉朝黃土背朝天,父母當然會很高興自己孩子有出息,所以在農村的人都會以考上本科為驕傲。
網友四:
我來自農村,家裏有長輩在農村高中教書,也有親戚孩子在讀書,經常和他們討論農村高中的尷尬問題,現在上本科本是輕而易舉,可是在農村還是有一定難度。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從生源看,農村高中的生源質量很差。由於多年的計劃生育導致農村的孩子減少,又由於城鎮化導致大量的孩子入城,呆在農村的孩子不多,所以農村中學不停壓縮,能選擇的面非常小,很低的分數都可以進高中,進口差,出口自然好不了,沒法改變。
網友五:
我曾經回老家讀了一年的高三,才發現,家裏是真的很少人讀到高中考上大學的。我的表姐妹很多都是初中畢業就不讀了,上了高中的人就更少了,而家裏的高中一年一個重點班也就一半人考上本科這樣,大家自然就覺得,能考上大學是一件能讓人脱穎而出的事。
在我老家農村,考上大學都是要辦酒席的,拉一塊橫幅説:祝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學,我當時覺得自己考的不好,不想辦酒席,但是家裏人堅持。不過橫幅大概掛了兩個小時不到我就把它扯了,實在覺得沒必要,但是,家裏都是覺得這是正常的,而且以之為榮。
網友六:
因為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會讓孩子進重點高中學習,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在孩子教育的投資上也很捨得。 當然這樣出來的孩子,成績也都不差,都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成為父母的驕傲,但是以本科為榮的這種想法已經慢慢減少了很多。
我是2010級山東考生,當年考入北大之後,就開始了高中生家教,教過很多來自農村地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在教育投資上對孩子都十分捨得。最終高考考入的大學也都十分不錯,成績也提升很快,而且近年來,很多農村高中的孩子都能進入大學,考入不錯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