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最難做的角色,受百官敬仰,也被皇帝提防,享榮華也易掉腦袋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關注!收藏!轉發!分享!
無事不知無事不曉,人稱“江湖百曉生”的就是我—[名字],感謝大家的到來。
時間:某年(唐代宗年間)
地點:郭子儀府
人物:郭曖,郭子儀之子,駙馬;昇平公主,唐代宗女,郭曖之妻
郭曖(有些不高興):親愛的,你怎麼還不快點兒,爹爹的大壽就差咱們了!
昇平公主(撒嬌):憑什麼我要去給你爹爹拜壽?我是公主,你是臣子!
郭曖(真不高興了):連太子都去了。。。
昇平公主(生氣):我就是不去!
(畫外音:“啪”——郭曖扇了昇平公主一嘴巴)
郭曖(惱怒):你不就仗着你爹是皇帝?!讓我爹做我爹還不稀罕!
昇平公主(暴怒):你!你!你!好!你等着!
地點:皇宮
人物:昇平公主;唐代宗,大唐皇帝,昇平公主之父;郭子儀,太尉,中書令,汾陽王
昇平公主(淚眼婆娑):父皇!郭曖居然大逆不道地説,讓他爹做皇帝他爹還不願意呢!
皇帝(無所謂):嗨,他説得對!如果他爹真做皇帝,那還有咱們父女的事?
(畫外音:“報,皇上,郭子儀綁子上殿”)
郭子儀(恐懼萬分):皇上!臣萬死!逆子竟然敢毆打公主,還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請陛下允許臣嚴懲這個萬惡不赦的逆子!
皇上(笑道):嗨!郭愛卿,不啞不聾,不做家翁!小孩子鬥嘴,你又何必在意呢?
郭子儀(不解恨):陛下,您雖有無量胸襟,但此逆子不懲處實在難以消臣心頭之恨,請允許杖刑!
--《醉打金枝》
▲郭曖(752年—800年)
大唐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盛世。不幸的是,安史之亂將它帶入衰落。
不幸中的萬幸,出現了幾個人。在這幾個人的努力之下,大唐沒有提早滅亡。
這幾個人就是被稱為大唐中興三大名將的——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
這其中,李光弼因朝廷的猜忌,鬱鬱寡歡,最終病死;僕固懷恩則更乾脆,直接反叛,最終兒子被殺;碩果僅存的是郭子儀!
到最後,郭子儀已經官拜太尉(大唐一品)、中書令(宰相,擁有實權)、關內河東副元帥(擁有兵權)。
更有甚者,他被封為異姓王——封汾陽郡王!
在那個“非劉不王”已經深入人心的年代,異姓王不異於斷頭飯——雖然豐盛(在西方叫“最後的晚餐”)。
郭子儀如坐針氈!所以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段膾炙人口的《醉打金枝》!
“當個功臣,容易麼!”
很艱難!
▲郭子儀(697年-781年)
大宰相禮敬御史中丞,只怕被報復
郭子儀兢兢業業做功臣的例子之一,就是身為大唐一品的他居然極為小心的對待還只官拜御史中丞的盧杞。
郭子儀為人豁達,愛交朋友,也善於交朋友。許多官員前來拜會,他都不讓親眷迴避。這樣一來,不僅能使來客因感覺到老宰相家裏氣氛的歡快而消除拘束,更能使來客感覺到老宰相的善意。
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只要盧杞到來,郭子儀就會屏退所有親眷,然後親自出迎,最後在正堂以非常正式並且尊敬的禮儀接待他。
家人:“老爺,為什麼接待盧大人要親眷迴避?”
郭子儀:“這個盧杞,長相醜陋(據史料説他貌相極其醜陋,臉為藍色)。我恐怕家人嘲笑他,讓他感到沒面子。”
家人:“嗨!這個盧杞不過是一個御史中丞,至於您一個宰相這麼謹慎對待麼?”
郭子儀:“你別看這個盧杞現在只是御史中丞,將來很可能官拜宰相,重權在握!我觀此人,心胸狹隘,有仇必報!我不能不謹慎對待呀!”
結果,果不出郭子儀所料,這個盧杞當上了宰相,然後大肆報復原來的仇敵。
但,郭子儀一家倖免於難。
▲魚朝恩書法
祖墳被挖,大宰相一聲不吭
郭子儀兢兢業業做功臣的例子之二,就是身為大唐功臣的他面對祖墳被挖,居然一聲不吭!
中國古代,可以比肩殺父之仇的就是挖祖墳之恨了。
不幸的是,大唐功臣郭子儀的祖墳就被挖了。第一號嫌疑人是當朝大紅人,位高權重的監軍太監魚朝恩。
這要換了別人,早就提刀“向魚朝恩的腦袋砍去”!
但是誰讓苦主換成郭子儀,而嫌疑人是魚朝恩!
事發之後很長時間郭子儀一言不發。
皇帝唐代宗李豫寵幸魚朝恩,忌憚郭子儀,想做和事老。於是召見郭子儀。閒聊之中談及郭墳被盜一案。
郭子儀聞言,離座(他可以坐着見皇帝),下拜,痛哭流涕:“皇帝陛下,臣帶兵千日,自己士兵挖人家祖墳的事情屢屢皆是,現在臣自己的祖墳被挖,這是報應!跟誰都不相干!臣只怪自己呀!”
不愧是郭子儀!一場大禍(不然,魚朝恩狗急跳牆,郭子儀被逼無奈,很可能走上萬劫不復的僕固懷恩道路)暫時消弭(注意是“暫時”)!
▲魚朝恩,唐朝的擅權宦官
仇人相見,孤身坦胸以見
郭子儀兢兢業業做功臣的例子之三,就是身為大唐功臣的他在祖墳被挖後面見殺氣騰騰的頭號嫌疑犯,居然坦胸以見!
盜墓事件不久,身為頭號嫌疑犯的魚朝恩居然邀請苦主郭子儀來章敬寺相見(估計是皇帝出的主意)。
但是這次相見究竟是什麼意思?是讓魚朝恩向郭子儀賠罪還是試探郭子儀?我覺得是後者。不要忘了,唐代宗寵信魚朝恩(甚至可以説在當時唯一相信的人就是魚朝恩),所以即使真的是魚朝恩盜的墓也不會讓他説出去——要真説出去,又豈是賠罪能了的?所以皇帝的目的是在試探郭子儀,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心生毒怨(刻骨的仇)。
於是,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如果真的有,郭子儀顯露出來了,那就就地剷除!
筆者相信,相見那天的章敬寺裏殺氣騰騰!
很多人都感覺到了,於是讓郭子儀帶領三百多個全副武裝的侍衞隨行。
郭子儀大聲説道:“我是大臣,如果沒有皇帝的詔命,誰敢把我怎麼樣?如果真有皇帝的詔命,我只有服從!要你們何干?”
於是,只帶領幾個隨從,坦胸而往!
到了寺門口,魚朝恩見郭子儀只帶了少數隨從,警覺地問:“你怎麼就帶了這幾個人?(言下之意:其他的人都出來吧)”
郭子儀笑了笑:“我確實只帶了這麼幾個人。人帶多了,怕您疑心!”
魚朝恩至此才長嘆一口氣,感佩至深地説:“郭公郭公,忠厚無雙!”
一場大禍至此才全部消於無形!
▲《免冑圖》大酋舍兵下馬拜見郭子儀
無奈,全是無奈
一切的一切,全是“功臣”二字鬧的!
當年范蠡給文種寫下了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文種不信,終於被殺。之後韓信、英布、彭越也死在劉邦手中——至此,功臣在立功成名之後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更何況自己這種功高早已震主的異姓王,死一千回都不為過。
在這種情況下,郭子儀可以選擇的道路並不多。
第一條路:反叛!
這條路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一旦失敗,不但族滅滿門,而且遺臭萬年。是下下策。像英布就是如此,結果身死人手。
郭子儀不會選擇這條路。一來郭子儀常年受的教育決定他就是滿門抄斬也不能出此下策(滿門抄斬畢竟在歷史上留一個“冤枉”,不會遺臭萬年);二來大唐雖歷經安史之亂,但人心忠李,安祿山史思明造反最終身死人手就是教訓——所以郭子儀是不能也不敢反叛的!
第二條路,寧死不反叛。
注意,為什麼不反叛也得死?很簡單,帝王猜忌的屠刀時刻高懸。特別是出身比較低的皇帝,如劉邦和朱元璋等。這條路也是死路,比上一條路好在不會遺臭萬年——很多冤案歷史都會公正。缺點在於必死,如果説上一條路是九死但還有一線生機的話,這條路是必死,而且死的很窩囊!郭子儀不會選!
那就只有第三條路:忍氣吞聲,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窮於應付。
苟延殘喘於帝王利劍之下!很多人以酒色自娛,甚至裝瘋賣傻都是如此。
相較於他們,郭子儀則更厲害——有了委屈也得“打掉牙齒和血吞”;為了安全不惜屈尊下顧;甚至,祖墳被挖也得充耳不聞;甚至面對仇人,也得笑臉相迎!
惟其如此,才能活下去!
哎!當個功臣,容易麼!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牛奕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