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129師明明更能打,為何發展卻不如115師?與定位有很大關係
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主力師和一個留守兵團,以朱老總為八路軍總指揮,彭老總為副總指揮。
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長、120師和129師。
115師師長是林彪,政訓處主任(政委)是聶榮臻;120師師長是賀龍,政訓處主任是關嚮應;129師師長是劉伯承,政訓處主任是張浩。
三個主力師規模相差不大,都是下轄兩個主力旅,人數略有差別,115師人數最多,約1.55萬人;其次則120師,約1.4萬人;129師人數最少,只有1.3萬人。
然而,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129師卻是最出色的。
據統計,全面抗戰八年,115師共殲滅日偽軍18萬人,120師共殲滅日偽軍12萬人,而129師共殲滅日偽軍多達42萬人。
129師一個師殲敵數,比115師和120師兩個師的總共殲敵數,還多12萬!
誠然,在全面抗戰最初階段,表現最出色的是115師,其參與的平型關戰鬥,被譽為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大勝仗。但縱觀整個抗戰時期,129師的表現顯然比115師更出色,取得了夜襲陽明堡、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七亙村戰鬥等眾多著名戰鬥的勝利。
因為129師戰績輝煌,多次予以日寇沉痛打擊,因而成為日寇的眼中釘肉中刺。尤其是129師麾下的386旅,日軍恨得牙癢癢,必欲除之而後快,以至於在裝甲車上塗上“專打386旅”的宣傳口號。
可令人費解的是,如此“能打”的129師,其後的發展卻遠不如115師。
抗戰結束後,129師主要發展壯大為中原野戰軍,仍由劉伯承擔任軍事主官(司令員),後改稱第二野戰軍。
而115師則四處開花結果。
115師最大的成果是東北野戰軍。這支部隊是由八路軍115師主力、新四軍第3師、東北抗日聯軍等部隊聯合組成發展壯大而來,是一支戰鬥力極其強勁的悍旅,司令員由林彪擔任,後改稱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115師第二成果是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是由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發展而來,而山東野戰軍基本是115師發展而來。華東野戰軍後改稱第三野戰軍,司令員是陳毅,副司令員是粟裕(後代理司令員)。
此外,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成立之初,也有部分人馬來自115師。
可以説,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四大野戰軍的發展,都有115師的貢獻在內。
不僅如此,連賀老總領導的華北野戰軍,也有115師的人馬。
華北野戰軍由原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和原晉察冀野戰軍組成,而晉察冀野戰軍是由115師一部發展起來。
按説,抗戰時期最能打的是129師,解放戰爭時期發生最好的,應該也是129師,為何實際上卻是115師發展得最好?
原因簡單地説,就是組織上對這兩個師的定位不同。
組織上對129師的定位,就是一把插入敵人心臟的尖刀,所以,129師的駐紮地在華北,這裏是抗日最前線。其司令部更是設在抗日最前線的戰略要地——河北涉縣。
在這裏,打仗是家常便飯,129師與日軍交戰的次數很多,加上劉伯承元帥的軍事指揮水平高超,陳賡等部下也皆是千里挑一的名將之才,所以戰績輝煌。
而組織上對115師的定位,是一把橫掃千軍、開闢地帶的矛,所以,抗戰時期,115師進行了多次分兵,最開始是深入山西進行抗戰,後聶榮臻率領一部進入河北,開闢冀中、冀南等根據地,最後組成晉察冀邊區;羅榮桓也率領一部,深入山東開闢根據地,創建山東軍區。
正因115師的定位是戰鬥與開闢,所以,115師的領導班子,除了有林彪這樣的軍事天才,也有聶榮臻、羅榮桓這樣的政工高手(當然,聶榮臻和羅榮桓的軍事水平也很強,但政工水平更強)。
既然115師的定位是開闢,四處分兵建立抗日根據地,那麼,它在解放戰爭時期四處開花結果,發展得最好,也就不足為奇。
其實,相比115師和129師,120師的戰績相對遜色,也與定位有關。
120師駐紮地主要在西北地區,司令部也是位於山西西部,可見它的定位是抗戰的同時,還負有阻止日軍西進,保衞黨中央的責任。正因如此,120師戰鬥次數相對較少,戰績自然沒有129師和115師那般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