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最愚蠢的亡國君,坐視鄰國被滅卻向秦國慶賀,最終結局非常慘
在秦國兼併天下的過程中,山東六國的亡國君們儘管表現各異,但大體上都能認清楚暴秦的真面目,不做損人害己、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唯有齊王田建是個例外,因為此君不僅拒絕支援鄰國抗秦,坐視它們一個個被消滅,而且還頻頻到咸陽稱賀秦國的“武功”,實在是愚蠢至極。那麼,田建為何要這樣做?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田建,媯姓田氏,是田氏齊國第8任國君,齊襄王田法章之子,生母為君王后(太史敫之女,真名不見於史冊),約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田建出生時,齊國絕大部分領土都處在燕國的佔領下,齊襄王夫婦在莒城避難,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直到1年後,大將田單利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全部失地,齊襄王一家才得以返回都城臨淄。
齊襄王劇照
這裏簡單介紹一些田氏齊國的情況。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頭號功臣姜尚獲封為齊公,子孫統治齊地(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便是姜尚的子孫),時間長達600餘年(前1044-前391年),史稱“姜氏齊國”。姜氏齊國末期,國政被田氏家族長期把持,最終在前391年被篡奪江山,齊國由此進入到“田氏齊國”時期(前391-前221年)。
齊襄王在位19年,鑑於國力嚴重衰退、軍民死傷慘重,只能採取休養生息、保境安民的政策,並小心翼翼地維持跟其他列強的關係,再不敢、不願對外用兵。周赧王五十年(前265年),齊襄王薨逝,太子田建繼位為齊王,但由於他年紀太小,缺乏足夠的治國理政經驗,因此軍國大事便交由母親君王后處理。
君王后劇照
君王后執政期間(前265-前249年),繼續遵守亡夫在位時的治國路線,全部政策均以維護和鞏固齊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為此,君王后在致力於內政建設、發展生產的同時,對外則執行“事秦以謹”的國策,拉攏秦國做盟友。但與此同時,君王后也積極化解齊國跟山東五國的積怨,增強雙方的互信,由此為國家帶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
君王后臨朝15年後病逝,臨死前叮囑兒子田建要遵守她的治國路線,且不可擅自更改。不過,此時的國際形勢已發生劇變,秦國由獨霸西方進而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已不滿足蠶食鄰國的城池,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大規模的戰役,在短時期內吞併山東六國,完成中國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鑑於秦國的實力和野心,山東六國若想繼續活下去,除了合縱抗秦外再無它途。
齊王田建劇照
正因如此,先前跟齊國結下血汗深仇的山東五國,紛紛遣使訪齊,勸説田建能夠識大體、明大義,暫時把仇恨擱置起來,跟它們一起組成抗秦聯盟。可惜,五國伐齊事件給齊國留下的心理創傷實在太深,加之田建不願背棄母親臨終前的囑託,因而對六國結盟抗秦計劃總是推三阻四,令五國乾着急但也是無計可施。
秦王嬴政探知田建的心思後,為永久分化山東六國,使齊國保持中立,他果斷聽取大謀士李斯的建議,用重金賄賂齊相後勝和使者,讓他們在田建耳邊不斷地灌輸“秦齊友好、合作共贏”的論調,並充當秦國的間諜、帶路黨。為表示“誠意”,嬴政還盛情邀請田建訪問秦國,與他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誓言要讓兩國的友好關係世代永存。
秦王嬴政劇照
田建也許是真糊塗,也許不大相信秦國真有兼併六國的實力,因而對嬴政的利誘並未提起警惕,反而還陶醉其中。為了展現誠意,田建非但拒絕援助五國抗秦,並且秦國每兼併一國,他都會派使者前往咸陽慶賀。更加糟糕的是,安於享樂的田建嚴重疏忽軍事建設,以至於兵不習戰、士氣渙散的現象很嚴重(詳情見《史記·卷四十六》)。
然而等到山東五國依次被滅,秦國大軍囤積到邊境時,連傻子都知道,齊國將會是最後一個被消滅的目標。因此,面對着洶洶而至的秦軍,後知後覺的田建趕緊命後勝發兵守衞西部邊界,並斷絕和秦國往來,但為時已晚。很快,由秦將王賁率領的虎狼之師,幾乎不費一刀一槍便攻陷臨淄、俘虜田建,時在前221年。
秦滅六國示意圖
田建投降後,全家被安置於共地,居處在原生態的松柏林間,無人供給衣服食物,最終飢寒交迫,全部餓死此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田建死後,齊國百姓怨恨他當年聽信奸佞的蠱惑,不肯聯合其他諸侯國抗秦,以至於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因而編出歌謠來譏諷他。
參考書目:《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