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之難,難於上青天。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是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這事如此痛苦?孩子的作業多、老師的要求高,只是一方面。如今的作業太難,非父母能力之所及,也是重要原因。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畢業後,工作、結婚、生子。從此,為功名利祿、柴米油鹽所困,平生所學,早已還給了老師。
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題,尚能無障礙解決。到了三四年級,對大多數家長來説,怕是就有些吃力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説,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竟然也做不出孫子的數學家庭作業。
説的是王文湛教授。
王教授我知道。原基教司司長、國家副總督學,資深教育家。聽過他的講座,很精彩。他有很多金句,流傳甚廣。
王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説:
“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家長對此很注重,非要相信這種教育。”
王教授舉了自己的例子。
王教授説,他的孫子10歲,學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有些奧數題,他拿在手上,思考了半天,也找不到解題的思路。
堂堂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竟然被10歲小孩的家庭作業難倒。是教授浪得虛名,還是家庭作業太離譜?
王教授分析了當前流行的奧數題,得出一個結論:
這些奧數題,並沒有明顯的解題思路,做起來,就像是拼圖取巧。究其原因,都是為了把人考倒而設計的。都是從答案出發,反過來編的題。
學習奧數,是為了提升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如果變成了背誦記憶解題套路和公式,就完全背離了初衷。這樣的奧數題訓練,只會限制孩子的思維、扼殺孩子的天賦。
關於數學思維,很多家長有誤解。最典型的説法是: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做體操,是為了鍛鍊身體。那麼,學習數學,就是為了鍛鍊大腦?這樣説,完全低估的數學的價值。
學習數學,當然能鍛鍊大腦,提高智力。但其意義遠不止此。
數學思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邏輯思維,一種是應用思維。
邏輯使人嚴密,嚴密才不容易出錯。邏輯思維能力差的人,常常注意不到細節,容易説錯話、做錯事。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思慮周全,做事滴水不漏。
應用思維,場景不止是買菜時計算幾毛錢。高端製造、頂尖物理,都需要數學應用思維。事實上,現代科技的發展,本質上就是數學應用思維的發展。
數學思維如此重要,遺憾的是,對數學感興趣的孩子卻很少。或者,雖然有興趣,卻得不到良好的引導,最終興趣被扼殺,這是最為可惜的事。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培養數學思維的能力呢?
數學家劉薰宇曾説:“我一直在找尋一種方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裏面存在的邏輯。”
他認為,如果將圖形直觀性、知識趣味性和文學故事性融合起來,數學的學習,可以不是枯燥的。
相比數字,大腦對圖形的接受度更高。因為我們的大腦主要通過視覺採集信息,現實世界在我們的大腦中早已建構出完整的圖像。藉助直觀圖形學習數學,大腦更容易接受,處理信息的難度也更小。
數字雖然是抽象的符號,但數學問題一般來源於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學習數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更容易理解。學懂了,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由此又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人類天生喜歡聽故事。文學性好的故事,總能引人入勝。將數學問題融入精彩有趣的故事,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上,總有一些數學故事令我們印象深刻。比如高斯求和,小學的數學課本中,這個故事講得很生動,所以我至今記得。
劉薰宇先生編寫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就是他上述數學教學思想的精華凝結。這套書有三冊:
第一冊,《馬先生談算學》,藉助馬先生這個虛擬的角色,用有趣的口吻,化抽象的算術問題為圖解的形式,講解了一百多道經典的數學題。
第二冊,《數學趣味》,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切入點,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孩子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第三冊,《數學園地》,這一冊是進階版,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積分、總集等概念及運算法基本原理。同樣也注重了形象性和趣味性,雖然涉及到初高中知識,但小學生也能看懂。
劉薰宇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他的這套書,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的高度評價:
我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數學大師劉薰宇先生的著作。
華羅庚數學獎得主谷超豪也曾説:
劉薰宇的著作,是打開我對數學興趣的一把鑰匙。
著名作家、畫家豐子愷説道:
……是它們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裏去。
這套書,適合3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對於數學偏科的孩子,可以很好地引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希望在數學上有所進階的孩子,可以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
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以後,數學成績下降,常令家長們憂心如焚。一味地責備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加大刷題量只會令孩子對數學越來越抗拒。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唯有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孩子才能輕鬆愉快地學好數學。劉薰宇《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對他們來説,或許是不錯的選擇。69元錢,不到課外補習班半節課的價格,也許能讓孩子從此愛上數學呢?